里約奧運會上月降下帷幕。本屆奧運適逢巴西國內政局動盪,經濟衰退,一路磕磕碰碰,狀況頻發。但最後巴西男足戰勝德國,拿到金牌,報了倫敦奧運的一箭之仇。頓時,舉國歡騰,萬民若狂,彷彿西方媒體對設施、水質、治安的所有負面報道全都清零,大家都揚眉吐氣了。
中國女排時隔十二年再奪奧運金牌,且逆襲上屆冠軍、東道主巴西隊,屢敗屢戰十七次後獲勝。中國觀眾也欣喜若狂。官媒傾力報道,社交媒體一時刷屏。有人發帖稱:這是在羽毛球、體操隊令人失望,裁判在田徑、游泳等賽事中「吹黑哨」的逆境中,中國人給予的有力反擊。美國人同樣為自己的選手拚命加油、叫好、辯解,排山倒海的「USA」呼聲甚至讓歐洲人不解。
運動員代表國家出征奧運,獲得佳績全國光榮。如有不肖者,國家也跟着丟臉。美國游泳隊員在加油站醉酒鬧事,還謊稱遭到搶劫,東窗事發後美國奧委會只好出面向巴西致歉。國家有時也會連累個人,倒霉的俄羅斯運動員就因國內「系統性」服用禁藥被大規模禁賽。
縱使提倡「更高,更快,更強」及和平、友誼,奧運精神有時很難跨越國際政治的格局。但發表愛國、「賣國」的道德評判前,我們先得反思自己是否為國家疆域、意識形態所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