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黃賓虹書畫 內美靜中參\大公報記者 李望賢

時間:2016-09-05 03:15:45來源:大公網

  圖:《臨安山色圖》

  中國近現代繪畫史上有「南黃北齊」的美稱,其中北齊指齊白石,南黃則指黃賓虹。齊白石之名家喻戶曉,而黃賓虹則在美術界更受推崇。「內美靜中參──黃賓虹書畫精品展」正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舉行,展出黃賓虹精品佳作百餘件,囊括其藝術生涯各主要階段重要作品。

  黃賓虹早年受「新安畫派」影響,以乾筆淡墨、疏淡清逸為特色,為「白賓虹」;八十歲後以黑密厚重、黑裏透亮為特色,為「黑賓虹」。此次展覽展出早期「白賓虹」山水,中期紀遊寫生、臨摹畫稿,晚期「黑賓虹」畫作等,較全面地反映了其書畫藝術的發展歷程及成就。

  用筆洗練 遒勁有力

  黃賓虹六歲時,臨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冊,曾從鄭珊、陳崇光等學花鳥。精研傳統與關注寫生齊頭並進,他的技法,得力於李流芳、程邃,所作重視章法上的虛實、繁簡、疏密的統一;用筆如作篆籀,洗練凝重,遒勁有力,在行筆謹嚴處,有縱橫奇峭之趣。所謂「黑、密、厚、重」的畫風,正是他顯著的特色。近代美術評論家傅雷推崇黃賓虹晚年畫作「方始登峰造極,石濤以後,賓翁一人而已」。

  著名美術理論家梁照堂曾認為,黃賓虹的山水畫追求最高境界,用艱澀難懂的繪畫語言表達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不僅一般人、老百姓看不懂,就連業內的畫家也猜不透,不會看。齊白石在中國家喻戶曉,作品流傳廣泛,但在學術界,黃賓虹更受推崇。

  深圳博物館副館長郭學雷表示,黃賓虹晚年的作品渾厚,大象無形,沒有受過專業審美訓練的人不太容易品味其美感,需要仔細觀察,慢慢看懂。此次展覽的主題「內美靜中參」正是體現黃賓虹的創作理念。雖然比較高冷,但希望喚起更多人去欣賞。

  安徽黃山是黃賓虹的故鄉,浙江杭州是黃賓虹晚年的居住地,兩地博物館藏有大量黃賓虹作品、信劄、畫稿、收藏品及印章等各類文物。此次書畫大展由深圳博物館聯合浙江省博物館、安徽博物院、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共同主辦,將展至十月二十三日。展覽分為山水、花鳥、書法三個單元對黃賓虹書畫藝術進行詮釋。

  山水渾厚 花鳥婀娜

  黃賓虹大器晚成,尤以晚年黑密厚重的積墨法山水畫風稱譽當代,筆墨為一時之絕唱。早年臨摹唐宋元明清諸名家,轉益多師,尤慕新安畫派;後遍訪名山勝跡,體悟山水靈性。六十歲後,將層層積染的積墨法與筆筆分明的原則相結合,創作出渾厚華滋的山水藝術風格;七十歲後,融會貫通,卓然一代名家;八十歲後,形成了後世熟知的「黑密厚重」的獨特畫風,興會淋漓,繁而不亂,用筆如作篆籀,「以山水作字,而以字作畫」,洗練凝重,遒勁有力。

  黃賓虹山水畫經歷了「白賓虹」到「黑賓虹」的革命性轉型。他創造出「平、圓、留、重、變」五種筆法與「濃、淡、破、潑、積、焦、宿」七種墨法,將山水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也使中國文人山水畫得到昇華。更重要的是,他的山水畫蘊藏着對中國繪畫史的深層辨析與變革實踐,飽含藝術追求與學術精神。

  黃賓虹的花鳥畫另闢了一個新世界,與山水畫具有同樣的藝術高度。目前能見到他最早的花鳥畫是六十歲前後的作品,也是其豐富書畫藝術研究與探索筆法的重要見證。現代畫家潘天壽曾雲:「人們只知道黃賓虹的山水絕妙,其實他的花卉更妙,妙哉自自在在。」

  黃賓虹認為畫山水要有神韻,畫花鳥要有情趣。他的花鳥以明朝人寫意花鳥生趣活潑為出發,把文人的深厚學養和藝術家特有的細膩敏感滲透其中。

  他又將山水創作的漬墨法與破墨法運用到花鳥畫中,色彩明麗,構圖簡潔,活潑自然,又兼具古厚陳凝之氣。正如其晚年所題:「以點染寫花卉,含剛健於婀娜。」

  詩書畫印 成就一身

  黃賓虹認為書法是繪畫之法源,其書法以大篆及行草書見長。他的篆書是深入探究先秦文字與古筆法的重要成果,具有濃郁的金石之氣,早年清簡秀麗,晚年篆籀筆法爐火純青,凝練古樸,老健渾融;又多以畫意入書,蘊藏內美。行草書是黃賓虹使用最多的字體,蘊藏大篆筆法,多見於信劄、文稿以及題跋等,遒勁有力,筆墨嫻熟。

  黃賓虹的書畫藝術成就主要受益於長期從事的金石學以及古文字、古璽印研究,他是近代著名的金石學家、篆刻家、古印收藏家、理論家以及古文字學家,治印熔鑄古今,搜集收藏古璽印二千餘方。著有《濱虹藏印》、《古印概論》等專著,被譽為「識古字第一」。

  黃賓虹一生廣採博收,勤於耕耘,「師古人」與「師造化」並舉,遍臨唐宋元明清諸名家,注重遊歷寫生,同時深入美術史研究,以其豐富淵博的金石學及史學修養,將商周彝器、古璽印文、金石碑帖的鑒賞、考證與書畫的品評創作緊密結合。不斷變革創新,融三代篆籀筆法於畫中,書法獨樹一幟,治印藏印貢獻甚巨,集詩、書、畫、印成就於一身。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