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忘不了兒時零食\鄭家豪

時間:2016-09-04 03:15:31來源:大公網

  這一陣的懷舊潮流中,突然興起兒時的舊日零食,這份懷舊思緒,竟由中年人帶起,他們思念兒時吃叮叮糖的滋味,好像不想長大,回到童年的時代去。

  早年灣仔摩利臣山道有一家口碑載道的零食舖,賣純正美點、齋品、零食,價錢高其他店舖三分一,顧客多是跑馬地及東半山下來的高消費家庭,齋札蹄等齋滷味十分暢銷,熟客一盒盒的外賣,這家店舖的腰果、杏仁、合桃都用上品製作。

  人到中年,漸漸回想孩童時的事,人總有一些零食是永遠忘記不了的。要說懷舊的零食,我首推山楂餅,這真是刻在腦子裏一樣,圓圓的、薄薄一片的、色澤紅不似紅的東西,用粗糙的有色紙包捲,每當家裏有誰生病,到藥材舖看中醫,把藥方交掌櫃,執藥完畢,掌櫃把藥材包好,最後拿一包山楂餅,夾在藥包上。大人把一碗中藥喝完,再喝一口清水去掉口中苦味,通常將山楂餅留着,這時我便得到山楂餅吃了。吃山楂餅的另一機會是自己病了喝中藥,捂着鼻子喝,幾經辛苦喝完,最後拆開山楂餅放進口的一刻,好像經歷了什麼大難,然後嘗到甜頭。

  山楂餅說是懷舊但也不舊,今時的執藥掌櫃,仍會將一包山楂餅夾在藥材包上,一點也沒有改變,有些媽媽自己吃山楂餅,認為有助通血管,於是又買給孩子吃。

  棉花糖,一枝竹枝串起一片「白雲」,孩童時夢想着在荔園遊樂場騎旋轉木馬,在馬背上拿着棉花糖一邊吃,一邊氹氹轉。賣棉花糖的伯伯,經常在油麻地、旺角、深水埗的戲院街邊擺賣,即買即做,孩子圍着全神貫注看棉花糖怎樣從小磨子的出口吐一團「白雲」。

  碗仔起出來的砵仔糕,有白糖的,也有黃糖的,有內裏有豆的,也有沒豆的,孩子任意點買,難得作主。好吃的零食還有糖不甩、大菜糕、雞蛋仔、格仔餅、香噴噴煨魷魚、鐵錘子鑿出來的叮叮糖……

  懷舊零食中,缺不得女孩子喜歡的戒指糖,女孩子真的會戴在手指上,愛靚靚的很開心,然後脫下把那粒「寶石」吃了,戒指糖可收藏起來,睡醒了再拿出來吃。

  生產商創意不少,可吃可玩的新花樣零食很誘惑,一款眼鏡朱古力,把朱古力設計成一副眼鏡,鏡框每邊用七粒朱古力七彩豆圍着,兩邊有橡筋可掛在耳背,孩子一時戴起來,一時脫下吃朱古力豆。

  難以忘記的懷舊夏日零食該是唧唧冰,一條條冰中間位置微凹,扭開變兩條,當年每條五角,同學仔兩人湊錢買,扭開各分一半,不同色彩不同味道的唧唧冰,造就了少年時代的友情。

  年紀大了,還記得肚臍餅、大白兔糖、汽水糖,各種兒時零食,代表了一段時期社會的經濟狀況和社會物質條件。

  今天的孩子,他們的懷舊零食,再不是山楂餅、戒指糖、唧唧冰,除了雞蛋仔,到今天仍大受歡迎,是街頭的長壽零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