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做一個理性家長\林也

時間:2016-09-03 03:15:55來源:大公網

  悠長的暑假過去,新學期開始,遠親任教小學,她說開學的心情說不出什麼滋味,暑假剛放鬆心情,很快又披戰衣上場。我笑說是不是誇張了,她說我是局外人,總說教書清閒,怎知箇中苦況,單是應付家長,便要撐起一百噸的壓力,若遇上糾纏不休的「怪獸家長」,本是芝麻小事,作大至天塌下來,她試過連續兩星期失眠。

  她這麼說,立即明白了,新開課正是「怪獸家長」的活躍期,出於對子女的關心,每分鐘盯住老師,問子女:「老師好不好呀、會不會教呀、惡死不惡死呀、出功課深不深呀?」最不可少的一句:「佢對你好不好?」然後煞有介事吩咐:「有同學欺負你,去老師處告他,老師不幫你,回來告訴媽咪,媽咪會幫你的!」

  學校是社會縮影,家長感染了「投訴文化」,動不動抗議,在校門口拉攏家長支持,舉標語,派傳單……這些都發生過。我的這位遠親是老師,擔心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難免誠惶誠恐面對新學期開課。

  家長為子女出頭,出於天性,沒有不愛兒女的媽咪。投訴沒有不對,合理的投訴,幫助校方改進;無厘頭的投訴肯定是錯,不分對錯,出面護短,加上不擇手段,針對一位老師施壓,算是什麼?聽說這類家長很常見。

  遠親吐露,一位老師曾受家長威脅,事緣這位老師因懲罰一位打架學生留堂,事後接到學生家長電話,說兒子沒有打架,白白罰他留堂,「你冤枉我個仔!」要求老師寫悔過書,老師當然拒絕,這家長竟在學校門外向家長們派傳單,唱衰老師,又等候這老師下課出來,當着許多家長面前指罵,受辱的女老師躲着哭起來。

  家長愛兒深切,「偉大的母愛」不應是溺愛,這家長的行為起了壞影響,日後兒子不尊重老師,逐漸不尊重他人,甚至不懂尊敬父母,一時痛快,為犯錯的兒子出頭,得的多還是失的多,不是害了孩子嗎?老師私下稱這種家長為「媽霸」。

  另一位「媽霸」為兒子報名參加羽毛球班,希望有機會選入校隊,他日獲校方照顧。兒子天性頑皮,不守紀律,導師指導時,他卻與旁人說話,在隊中成為「問題隊員」,沒有選入校隊。這媽咪指體育教師對其子有偏見,心有不甘,決意顯些顏色,她故意陪同兒子參加羽毛球活動,在場邊拍攝訓練情景,鏡頭全部聚焦體育老師,專門找他的錯處,拍他難看的動作,然後放上互聯網。老師知道後深受刺激,只覺無奈。這位媽咪的做事方式,幾近泄憤,只為報復兒子未被選上校隊,不顧一切傷害他人,很要不得。

  分析「媽霸」的行為,原意為子女爭取好處,出於「愛子深切」,希望向老師施壓,影響老師在成績表上將評語寫好,有利子女升中學,或使子女加入校隊,在參與課外活動項目中得分,增加升中選名校的機會,這種手段若通行,無疑助長學校不良風氣,影響下一代人的質素,致使社會人才下降。這種做法,學校不會同意的。

  現在互聯網風行,成為公眾取得資訊的渠道,學生或家長對老師不滿,只要用手機偷拍課堂的情況,經一番剪輯,加上主觀旁白,達到唱衰老師的目的,老師被嚇怕,不願再管學生,校方卻又難以防止這類事情發生,「怪獸家長」可有想過得到什麼結果?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