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天山天池風景\資料圖片
那年暑假,在閩北衛生學校任職的我,前往烏魯木齊市參加一個「專題研修班」。根據研修班安排,會後,有幸就近旅遊,一覽新疆天山天池風光,留下許多美好印象,有的至今記憶猶新,彷彿就在我的眼前……
天山天池,是世界自然遺產、國家五A級旅遊景區,也是國家地質公園、重點風景名勝區。天池,古稱「瑤池」。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內,柏格達峰北麓,是一個以高山湖泊為中心的自然風景區。湖面海拔一千九百一十米,南北長三點五公里,東西寬零點八至一點五公里,湖水最深達一百零三米;湖濱雲杉環繞,雪峰輝映;碧水似鏡,風光如畫。宛如一顆晶瑩剔透、碩大無比的明珠,鑲嵌在柏格達雪峰山腰。景色壯觀,美不勝收;八方遊客,讚不絕口。
那天上午九時三十分,我們在烏魯木齊市一間旅行社的導遊的帶領下,從烏市出發,驅車東進一百餘公里,來到天池「腳下」的一間酒店。在該酒店用畢午餐,步行出發約二十分鐘後,秀水清清、波光粼粼的天池,豁然平卧在我們的眼前。抵近湖畔,但見群峰環抱的天池,湖面碧波輕漾,周邊雪山、冰川、森林、草地、湖泊,交相輝映,多姿多彩。偌大的天池湖畔,遊人如織,賞景的、拍照的、戲水的,歡聲笑語,此起彼伏。湖面上,遊艇緩緩而行,亮出長長尾巴;快艇匆匆衝刺,犁起道道水花,引人入勝,催人遐思。
在此之前,我先後遊覽過位於浙江建德境內的千島湖、福建泰寧境內的大金湖,雖然都是山間湖泊、都有美景秀色,可是,千島湖也好,大金湖也罷,都是「人造」的,唯獨天池是「天生」的,且它們的身高(海拔)也比天池矮了一大截呢……想到這些,我情不自禁、迫不及待地走向池邊,一向嚴肅有餘,浪漫不足的我,俯下身子,借高山大湖為「盆」,洗了又洗自己原本不髒,但卻粗笨的雙手。一來感受天池的體溫,二來接納天池的靈氣,企盼它能夠變得更加潔淨、更加靈巧起來。
夏季的天池,滿山蒼翠欲滴,湖水清澈如鏡。導遊告訴我們,到了冬季,天池群山銀妝素裹,平均水深六十米的天池湖,就會變成一個天然「冰場」。儘管現代科學已經探明,天池是二百萬年前第四紀大冰期活動中形成的高山湖泊,但它周邊詩意濃濃的景物、池內含情脈脈的碧水,仍使人百感交集,自然而然地想起關於西王母瑤池的神話傳說:狀似葫蘆的天池,原是王母的浴池。據說,西王母曾在這裏宴請周穆王。雖然,往昔建在這裏的王母廟、福壽寺等建築,如今早已夷為平地,全都不復存在,可是當我們信步進入天池周邊密林深處,賞花觀景、尋幽覓勝時,還是引發無窮的聯想、奇妙的幻覺……無怪乎郭沫若當年曾即景吟詩:「一池濃墨盛硯底,萬木長毫挺筆端。」
我在為天池美景所陶醉的同時,更被當地居民濃烈的商品經濟意識所感染。白天,不論在天池湖畔,還是在林間曲徑,隨處可聞斷斷續續、甜甜美美、叫賣物品的吆喝聲。他們當中,有烤羊肉串、烤全羊,讓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一飽口福的「庫爾班大叔」們;有席地而坐叫賣冰山雪蓮等土特產品的成年婦女;有彈着琴弦、跳着舞蹈招攬遊客的姑娘與老漢;有站在路邊道旁,不停吆喝的哈薩克少女。她們有的牽着或抱着一隻經過裝扮的羊羔,不知疲倦地對遊客叫道:「請跟小羊照張相!」有的身着民族盛裝,坦然喊着:「請跟哈薩克小姑娘合個影!」以此換取一定的「報酬」。
最讓我們開懷,也是最難以忘懷的,是一個四、五歲的可愛小男孩。下午四點多鐘,當我們在林間小道穿行時,但見前方路邊坡坎上站立着一個小男孩,就在我暗自猜測:「小傢伙獨自一人站在那裏幹什麼」時,冷不防他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吆喝起來:「請跟哈薩克小帥哥照張相!」稚嫩的童聲中,夾帶着幾分成熟,引得眾人捧腹大笑。因受時間限制,加之是「集體行動」,我未能與那個哈薩克「小帥哥」合影,也沒有上前打探他的名字、年齡,但他卻給我留下西部人民放飛希望的縮影。透過這些孩童稚嫩而堅韌的吆喝聲,我依稀看到新疆人民勤勞勇敢的風采,隱約窺見西部崛起的希望。
這天晚上,我們被安排在天池「腳下」的一間酒店下榻。吃罷晚飯,快晚上九點了,太陽好像被天池美景所陶醉,依然戀戀不捨地掛在天邊,露出含情脈脈的燦爛笑容。目睹此情景,我驀然想起朱元璋所題《廬山詩》中的最後兩句:「美景一時觀不盡,天緣有份再來遊。」天池近在咫尺,何不前去再「遊」一回?
於是,我邀上幾位同行友人,從酒店後山的捷徑漫步而上,不過十分鐘工夫,又一次來到天池湖畔。此時此刻,夕陽照耀下的天池,顯得格外平靜、柔和,一池碧水倒映着挺拔的青松、巍峨的雪山。我們借助望遠鏡,舉目遠眺,下午還若隱若現的雪山,這時倒是清晰可見,宛如身披薄紗的少女,既冷峻,又多情;既遙遠,又親近,以至夜幕將降,我們還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