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廣州或順德,必不可缺的一件事是吃燉奶,連吃兩碗,一碗雙皮奶,一碗薑汁撞奶,奶與薑汁混合,得出天衣無縫的效果。順德的燉奶香港吃不到,香港的燉奶缺奶味,奶的純度不足,沒有一家稱得上夠水準。
能與順德的燉奶比較,澳門還可以,順德的大良或北滘的雙皮奶,達到「金牌」級別。澳門名人何賢生前每次經順德到廣州,必在大良吃一碗枸杞豬膶粥,有時多吃一碗雙皮奶。
至於順德燉奶更勝香港,因奶店用「滴珠」奶,順德人認為水牛奶才會「滴珠」。「滴珠」指奶在杯上掛珠,若滴在紙上,則在紙上成珠,不會散開,純牛奶才可以,若加入水分,立即在紙上散開。「滴珠」奶倒在杯邊,也不掛杯,故順德燉奶奶味香噴噴。
順德雙皮奶,始創於清末,有多個版本:一說一八五○年間,一位董婆婆燉奶,無意之間發現兩層皮,吃來別有滋味,她從頭思索過程,試做一次,成功做出雙皮效果,董婆婆身世不詳。另一版本稱,一姓董小商戶,飼養水牛,擠奶出售,賣剩的牛奶容易變壞,他煮成熱奶儲存,翌日,奶面呈現一層皮,家人喜歡吃重皮奶,靈機一觸,試製出售,食客覺得新奇,吃後皆有口碑。第三個版本,一個叫何十三的農家子弟,燉牛奶作早點,不小心翻倒了少許,奶面凹凸不平,怕父母怪責,補加牛奶在碗面上,再煮約十分鐘,燉奶呈現雙皮,有村人嘗過,認為遠比一般燉奶好吃,遂出資合作開舖,一奶走紅,雙皮奶遂成嶺南美食。
順德人出奇地懂得做奶品,大良炒牛奶是獨特的「鳳城小菜」,向外國人介紹炒牛奶,他們大為驚訝,怎樣將液體的奶炒成固體的美味菜式,他們想不到怎樣做,覺得十分奇妙。就是中國其他省份,東北三省、華東的江浙,以至福建地區沒人能做,內蒙古以奶品稱著,客人來到,奉上羊奶,或飲酥油茶,但以奶製成食品及菜式,這些省份不多見。順德人還將牛奶製造牛乳,一片片薄薄的牛乳,印上花紋,是類似芝士的一種牛奶製品,能做芝士也僅順德可見,因此我說順德奇怪地懂得做奶品。
西方人最會用牛奶,他們用牛奶做奶茶喝,用牛奶做不同滋味芝士,做忌廉、奶昔、西餅、蛋糕,做餐湯,菜式上也加奶。有人問,順德是否受西方影響,較早引入奶類製作方法,我不知道,也想多些了解。
香港有一家做順德菜的菜館,基本上做出順德風味,但炒牛奶一味做不到家。這道菜式難度高,加上香港缺純牛奶,做不出效果,吃力不討好。
香港與澳門,都是懂得做奶品的地方。香港是飲食天堂,西餐傳入百多年,成為普及食品;澳門飲食充滿南歐風味,葡式餐、葡式飲品、葡式西餅糕點都擅長用牛奶。香港、澳門、順德三地,奶類食品豐富,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