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一間屋,生幾個兒女,是每個成年人的基本成就,也是不得不背負的重擔。人生在世,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彷彿必須背着這等擔子,才算是走完了路。
愈住大城市,愈遲出生,這副擔子就愈重。這已經是身份的象徵;中產階級的定位;城市人安全感的所在。一代又一代,各背各的擔子,甘之如飴,彷彿就是我們的宿命。香港人在這事上感觸最深。沒有一間像樣的房子,娶老婆都有點困難。無殼蝸牛,講起話來就缺了底氣,一個家,必須有自購的房子配合,人生才算走上軌道。
一個社會,中產階級愈多,就愈安定,政府即使倒行逆施,中產也不敢吭聲,因為一旦上街抗議,房價就會跌,直接影響自己的利益。但當貧富懸殊加劇,年輕人買不起屋,似乎就無法抬頭做人;或者捱貴租,或者返回父家啃老,一肚子怨氣,漸漸成為怨憤的一群。
高屋價和高屋租,在寸土尺金的香港,是常態,解決居住問題,港人自有一套。發展商推出一房式的豪宅,全屋面積只有二三百呎,將貨就價,稱為「豪宅」,諷刺意味濃烈。
兒童的高託兒費和高學費,也是年輕家長的夢魘。這樣說吧:供一間小單位加上兩個幼兒,已經花掉夫妻兩人大半收入。他們本來優哉游哉住在父家,結婚生子後,中產成了貧戶,每天為柴米油鹽水電而算計,未來二十年,看來都要在重擔下喘不過氣,難道這就是正常生活?
不要怪港人貪錢,這是迫出來的。在這樣的壓力下,如果還想過高科技和品味享受的精緻生活,不搶錢,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