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最期盼的假期就是暑假,因為有幾乎兩個月之長的假期可以激起一個孩子對自由生活的最大想像。熱愛自由是人類的天性,孩子當然也不例外。所以記憶中美好的暑假生活中,唯一不足的是有暑假作業。但那時候的作業畢竟是少的,接近兩個月之長的暑假,最後會漫長得似乎沒有盡頭,於是享盡自由的孩子們八月底總會開始盼開學。但是現在的孩子,還有幾個會盼着開學呢?為什麼孩子們對於開學的渴望消失了呢?
最近看了一些小學生寫的關於暑假的作文,多數孩子雖然對於暑假都是滿懷熱愛的,但是在他們的筆下卻更多的是抱怨。有的很直白地說:「好不容易盼了個暑假,我快樂的希望卻被媽媽澆滅了!讓我背英語,畫畫,練字,拉二胡……」抱着最大的熱情迎接暑假的到來,然而當他們發現迎接他們的是早已安排好的英語班、奧數班等各種培訓班的時候,有一種難以言說的失落。有的則很老成地說:「要享受假期的美好就得享受作業的沉重……」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抱回家三大本厚厚的暑期作業的時候,他的臉上寫着的是不應該屬於這個年齡的憂愁。
家長和老師都擔心,如果沒有暑假作業,也沒有學習班,孩子們的學習不就停滯了嗎?有人信奉,暑假正是學習好的孩子的超越期,也是學習差的孩子奮起直追的好時機。然而,暑假本來是為了「學一學,停一停」而設計的。如果每個人都想着利用別人「停一停」的時機來趕路,豈不意味着所有人都沒有停嗎?這時,總會有人說:「對呀,每個人都利用暑假在學習,我們就更不敢停了。我們也想讓孩子放鬆一下,但是時代的大潮要裹着人往前趕呀!」可是有多少人仔細想過,如此拚命地往前趕,到底是為了什麼呢?記得我上中學的時候,班裏有人輟學了,原因是不想上學,想上班。有位同學說了一句話,至今我仍記憶猶新。他說:「人們遲早是要上班的,那麼急做什麼呢?」這話說得有理。我們遲早是要出來工作的,遲早是要離開父母獨自生活的,遲早是要自立的,趕得那麼急是為什麼呢?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生目標令我們覺得犧牲整個童年生活都是值得的呢?要知道童年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成年之後怎樣的逸樂都無法換回來的呀!
再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孩子並沒有將心思放在暑期的學習上,有可能作業和學習班只造就了一種孩子們沒有停止學習的假象。孩子們對待暑假作業的態度多半是不得不做、勉強完成,少有特別認真的。同時,也實在是很少有老師有時間和精力仔細批閱孩子們的暑假作業的。對於學習來說,暑假作業彷彿一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於是,近年來有學校大刀闊斧地對暑假作業進行改革,用了許多有創意的方法來取代傳統的暑假作業,例如有閱讀計劃、藝術活動計劃等等。這些靈活多變的作業形式比傳統的作業更受孩子們的歡迎,但是也同樣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仍然沒有給孩子們足夠的自由。
許多孩子在作文中表達了同樣一個意思,就是希望自己的暑假能自己做主。然而成人們為什麼不敢給孩子們期望的自由呢?我想多半是覺得孩子們沒有能力管理自我吧。也許,這種成人對孩子深深的不信任會令孩子們成長得更慢,將孩子最終養成「酒精缸中的孩屍」也不出奇。我始終相信,人只有在自由中才能發現自己的潛力,只有在被信任之時才會全力以赴。我的高中老師在回憶我們的中學時代的時候說,那時候幾乎沒有怎樣過問過我們班板報小組的事,完全交給學生去設計和完成每周一期的黑板報。我記得班裏開各種聯誼會,也是同學們自己負責組織,就是因為老師放手、放心讓這些孩子們去大膽嘗試,讓孩子們感受到來自成人的信任,才會盡力將每件事做好。人從自由中才能找到自我和自立的力量,在自由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長。然而對於現代的兒童來說,他們能享有多少自由時光呢?
其實很多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小學生都沒有暑假作業,香港的多數國際學校也沒有暑假作業,近鄰台灣台北市去年底也宣布要取消傳統的寒暑假作業。難道美國法國等國家都不擔心他們的下一代學習退步嗎? 古人有雲:「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有張有弛,其實才是學習之道。暑假將盡,但沒多少人渴望開學,恐怕也是現代教育制度下的一種悲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