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眼,昆明人阿麗嫁作港人婦快二十年了。昆明是雲南省會,與位處珠江口東側的香港,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地方。地處低緯度高原,氣候四季如春,陽光明媚的昆明,「無處不飛花」。香港雖然也有鮮花,但不像人在昆明,但見百花爭放,到處都不乏桃花、櫻花、油菜花、山茶花、玫瑰花等鮮花陪伴,非常愜意。另外,昆明終年涼涼爽爽的,但來到位於亞熱帶的香港,一到夏天,那蒸騰的熱,就令阿麗喘不過氣來。
昆明與香港,同樣是大城市,但阿麗覺得,香港人比昆明人的節奏快很多,昆明人每段時間只專注做一件事,但港人普遍一心多用,視為理所當然。初來乍到,阿麗被這種高效率的做事方式嚇呆了,很害怕自己給比下去,往後無法當港人妻、無法在港生活。於是乎,她努力提高自己的辦事效率,首要學好粵語,透過看香港的電視劇或電影學習。二十年前的香港劇集,題材不乏強調獅子山下精神,反映港人拚搏、奮鬥、同舟共濟,遇挫折、低潮、逆境都不怕。阿麗未感受到同舟共濟的港人特質之前,先被拚搏、奮鬥此等字眼所震懾,壓力大增。
另一個壓力是住房。阿麗在昆明時與兩個妹妹同住,雖然房子面積只有七十平方米,相當於香港的七百五十多平方呎,不算大,但有個閣樓,姊妹三人分住兩層,況且四平八正的,很好用。阿麗在港與丈夫和夫家的人一共五個人同住一個實用面積七百多平方呎的單位,其實已比好多港人強,但她與丈夫擠在一個百呎不到的小房間,衣櫥和書櫃都得裝在牆上,甚至在天花板上,阿麗夜間躺在床上,那些堆疊的書好像快要墜落到她的頭上似的,好有壓迫感。
阿麗丈夫有一個從台灣來的女同事,來香港後嫁給一個新界原居民,丈夫擁有丁屋,家中還有個小花園。這比全港普通一個住宅的面積要寬敞許多,但這位女同事初進丁屋,竟然被嚇得坐在馬桶上放聲大哭,她說港人住處太狹小了,很可憐!阿麗的丈夫對她說,你要是看過香港的籠屋、板間房的狹小程度,可能要欲哭無淚了。
阿麗常到公園去呼吸新鮮空氣,才有點像回家鄉昆明看到鮮花的舒暢感。由於太緊張,有段時期阿麗神思恍惚,弄到胃痛、失眠,幸而有丈夫和夫家的人幫助,介紹她去看中醫,又給她聽教人放鬆的氣功的錄音帶,慢慢地解開了心結。
阿麗形容丈夫既傳統又前衛。傳統,是認為男人必須出外謀生,女人應該在家照顧家庭;前衛,是思維活躍,很具突破性,他引導阿麗從正面角度分析事情。雖然阿麗每天都忙於做家務,丈夫如果不用出差,辦公室離家不遠,每日三餐,多是二人在家同吃。阿麗最大的興趣是研究食療,她領悟到的是:跟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只要有溝通,每天就有新話題,並不覺得做主婦有什麼不好。在家排行最小的丈夫,從小就連一隻碗都不曾洗過。起初阿麗怕丈夫工作辛苦,由自己一力承擔起所有家務,近日想到人人都有年邁體弱的時候,夫婦倆誰生病或先離世,是很難說的,因此已開始教丈夫做些簡單菜式,讓他日後能自我照顧。周末天氣好,夫婦倆一同郊遊;周日則同往買菜。丈夫有時與朋友聚會,阿麗參與其中,也可以有些社交活動。做運動,如學瑜伽,一樣共同進行。
阿麗丈夫是土生土長的港人,與阿麗情意相投乃至結婚,他不無感嘆地說:今天全球一體化,地域無阻隔,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反而越來越疏遠,以致誤會重重,甚至發展到有損害人命的恐怖事件屢屢出現。
二十年前的阿麗努力融入香港社會,跟丈夫及其家人坦誠相處,大家調和折衷,過程很不容易,做到了,愉悅之情難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