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愛管「閒事」的孩子/李貴平

時間:2016-08-23 03:16:00來源:大公網

  陶陶是在他爸爸的耳光下「茁壯」成長的。

  陶陶是我好友老趙的兒子,小傢伙被搧耳光是因為他有個大毛病──愛管閒事。

  三年前的一天,陶陶在公車上看到有個男人將手伸進一女人的包裏。他仰起腦袋瓜兒猛搖爸爸的手問:「這算小偷嗎?」全車人都被這話驚嚇得眼睛朝外。小偷惡狠狠瞪他一眼,下車時還故意亮了亮腰間的水果刀。

  多嘴的後果是捱了一耳光。那巴掌搧得重,小臉頰上現出五條田徑運動會式的跑道。

  記性很差的小傢伙抹乾眼淚,將疼痛扔到九霄雲外,又隨時將那雙大眼睛變成攝像頭:菜市場、公車、商場、火車站……每遇小偷出手,他都嚷嚷,一嚷,就把小偷的「好事」搞砸了。

  當然,陶陶又得吃耳光。

  「獨生子,賭不起呀。」老趙跟我解釋,陶陶捱一耳光千值得萬值得,總比捱一刀子划得着吧。

  老趙反對兒子瞎摻和,緣於他自己的一次悲慘事:有天深夜,他開着計程車回公司,見兩個飛車賊搶劫一美女的提包後逃竄,老趙轟大油門猛追,不料賊人逃跑時操作失誤,摔下大橋一死一傷。飛車賊的家屬控告老趙謀殺,法院經三次審判才宣判他無罪。

  「要不是那麼多輿論支持我,咱這黑鍋怕是要背到墳墓裏去了。」老趙心有餘悸。

  老趙的耳光教育,對兒子當然有振聾發聵的作用。陶陶才十歲,按專家的話說,遠遠沒到見義勇為的年齡,法律上對這類事也不支持、不鼓勵。但小傢伙從小崇拜福爾摩斯,尤其崇拜蜘蛛俠,加之平時陶陶媽媽總在教育他不要隨意丟垃圾、要拾金不昧、愛護小動物……久而久之,這孩子的「英雄夢」就茁壯了。

  看着陶陶被他爸野蠻施工的臉蛋兒,我這當叔叔的很心疼。我又想,如果每個家長都這麼教育孩子,警告他明哲保身別管閒事,那孩子長大後還是個男人嗎?還有點血性嗎?萬一當兵上了戰場,豈不是槍一響就如鴕鳥般把腦袋埋進沙土裏?

  那年,我在書城看到一本德國兒童圖書《Der Struwwelpeter》,中文版叫《蓬頭彼得》。它以荒誕詼諧的故事告訴孩子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書中鼓勵家長對孩子搞「意外訓練」:放學回家路上有人莫名其妙地想結識他,單獨乘地鐵時有人給他一顆糖,清晨發現有可疑的人在家門口徘徊……強調愛護孩子就得讓他有點正義感,不能當個逆來順受的糊塗蟲。

  我當然沒指望一本圖書有太大的教化作用,雖然我每次去串門都發現陶陶讀這書讀得很專心。但陶陶似乎在慢慢變化,他那雙大眼裏明顯多了一份沉穩。前不久,老趙和我帶陶陶去郊外拍攝風景,公車上,小傢伙忽然對前面一背着他的老婆婆說:「婆婆,您知道南湖公園在哪兒嗎?」老婆婆回頭告訴他了。半分鐘後孩子又問:「您知道青石橋的烤魚好吃還是九眼橋的好吃?」老婆婆又回頭認認真真推薦着。陶陶又南邊下雨北邊吹風東問西問。老婆婆不耐煩了,她慍怒地回頭摸一摸他的額頭:「死娃娃你病得不輕!」

  下車後,陶陶一邊翻個筋斗一邊解釋:剛才在公車上,他看到有個男人將手伸進那老婆婆的衣袋裏,他不再想明着提醒,就故意問她一些話。老婆婆每回頭一次小偷就趕緊把手縮回一次,如是再三,小偷最終白忙活了。

  這次老趙沒有舉起黑手,而是猶豫着舉起大拇指。我也樂了。我忽然想起茨威格《灼人的秘密》裏那位可愛的小男孩埃德加:他想方設法阻止漂亮媽媽和陌生男子發生不軌之情,回家後卻在爸爸面前巧妙地替她圓說。

  我對我朋友、計程車司機老趙說,有句話叫「沒有翅膀的孩子就要奮力奔跑」,咱草根家庭得讓小陶陶明白一個道理:世界上那些有翅膀的孩子可以慢慢飛翔,但陶陶不行,他不勇敢就沒人替他堅強,他必須奔跑,也必須機警,長大後才可能有「五條跑道」的生存空間。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