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三日,在親友的鼓動和參與下,加上我自己的主動因素,我起始了「八十歲壽誕」的系列活動,與從出生地專程來京的「家人代表團」,及幾個相知朋友一起,自己做東,在北京的「阿根廷莊園」吃了頓飯,大家都很高興,我心情之愉悅更不用說。
其實,八月十三日當天並不是我的生日,屬於「借用」,但也不是一點關聯都沒有。
我出生在陰曆八月十三,今年的陰曆八月十三應該落在陽曆的九月十三日,用陽曆的八月十三日那天來舉辦活動,主要是為方便在上學中的第三代子孫,讓他們可以利用假期,以給爺爺或舅公「拜壽」為由頭,來首都看看。我對他們按照家鄉習俗提出的動議給予了歡迎之後,孩子們以及他們的家長都很高興,還出現了一個孩子在辦完必須完成的事情後當晚緊急購票趕到北京的動人故事。
我這樣安排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想利用這個日子向我非常敬重的老朋友、古巴前領導人卡斯特羅表示真誠的敬意和祝福,因為那天是他的九十歲壽誕。同這位世界級的領導人,我曾有幸與他有過過從甚密的交往,不僅多次被他稱為好朋友和「兩個不同年代的老虎」(我們都出生在中國農曆的虎年,他比我年長一輪),更在與他分別後被他多年來以多種形式親切關注。如今我們都退休了,處於清閒之中,用這種方式懷念他,不應該被看作牽強附會的做法,而確應是我對他的真情表達,何況我在古巴工作期間卡斯特羅曾經數次出席我為其他古巴領導人舉辦的生日活動。一次生日,包含個人和他人的兩重意義,這是我的如意算盤。由於大家對卡斯特羅特別是他與我的交往史都有所了解,對我的這個主意都給予了認可和歡迎,並建議為他的健康乾杯。
人生在世,生日必定年年皆有,但過法肯定各不相同。慶祝生日,是世界各國的人都有的普遍做法,由於境遇、條件、心境的不同,慶祝的方式和規模千差萬別,心緒也自然會不一樣。就我本人而言,則是從六十歲才把慶祝生日列入活動日程的,因為以前無暇也無條件考慮生日問題。六十歲那年,我在阿根廷任職,使館的同志們以集體方式為我祝壽,因為是有生以來第一次自己的生日活動,因而當時很受感動,如今依然記憶猶新。自那次以後,我每年都會慶祝,父母在世時也一定會在這一天清晨打來電話以示祝賀和提醒。今年選擇去「阿根廷莊園」,從心底裏說,是在加重對首度慶祝生日情景的憶念和懷舊,當然也包含對故去父母的思念和感謝。
有些同齡人害怕過生日,認為過一次生日就「更接近了末日」,無故增添了憂愁。有些所謂「專家」還提出六十至八十歲的人不要慶祝生日的「理論」,明顯帶有迷信的色彩。
在我看來,生日是年歲的標誌,更是歡樂和團聚的由頭,值得慶祝,值得高興,因為生日活動實際上應該有益於心情,有益於健康,所以我找理由舉辦生日活動,今年就計劃搞三次慶祝,並準備連續三年慶祝「八十華誕」,期待像以往一樣,每次都能連續高興好幾天,更把親情長久地留在心頭。
參加八月十三日那天的活動的人不多,但氣氛愉快、熱烈。
那天,鮮花、美酒、蛋糕如約而至,頻頻的舉杯,熱情的祝福,讓我應接不暇,讓我感到愉快、感到滿足,更讓我對未來的歲月充滿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