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魚目混珠「有機菜」/鄭家豪

時間:2016-08-22 03:15:50來源:大公網

  身邊的親友不時談起有機蔬菜,意見不一。外甥女一家,十分講究食物與健康,經常吃有機菜,她說有機菜的好處不含化學農藥,不含基因改造,種植時不用化肥,試想把這些不良物質吃下去會有什麼效果?她煮菜少油甚至不用油。

  問題來了,她買到的有機菜確實是有機的嗎?

  許多街市賣菜的都說是有機,是真是假,不會種菜怎能分別,真的是「有機隨口噏」!有機菜的市道很混亂。外甥女聰明,她辨別真假有一套方法,菜葉上有蟲咬洞的必是有機,種有機菜不用農藥才會引來蟲咬,方法很神。但有比她更聰明的人,人工製造菜葉的蟲洞,不留任何痕跡,菜農在收割前一段時間,不下農藥,故意引來蟲咬,後半段生長期則使用農藥,做成菜葉有很少量的蟲洞的效果,賣相則比有機菜好,半有機半非有機的方法,用以應付外甥女這種自以為聰明的主婦。

  親友間只有外甥女一家吃有機蔬菜,其他都吃一般蔬菜,各人都說有機菜太貴,價錢比普通菜貴三、四倍,三十多元一斤,吃不起,又不是到處買得到。屋苑逢周六周日便有一檔賣有機菜的,品種不多,茄子、南瓜、蘿蔔、番茄、菜心、油麥菜,還有些香蕉、菠蘿,看起來欠缺生機,長得不好,聽到主婦議論,說「看不上眼」,不及街市其他菜檔的新鮮,我可不懂。

  吃不吃有機菜,除了真假問題之外,主要由價錢決定,中下收入的家庭若每天只吃有機菜,開支增加,難以負擔;其次是生活習慣,平日去街巿幫襯相熟菜檔,買菜附送蔥,吹水一番,此為街市情趣。

  魚目混珠,令主婦擔心以有機的貴價買了普通菜,豈不吃虧?這種情況十分常見。早前,消委會搜集了包括「有機」產品在內的一百二十七個蔬菜樣本,其中七十五個聲稱為有機蔬菜,結果三成七、即二十八個樣本被驗出含殘餘農藥。

  不少菜攤自稱賣有機菜,但無證件,蔬菜都以有機的價錢出售。

  自稱有機菜檔的,番薯八十五元一斤,番茄七十五元一斤,菜心四十一元一斤,我問外甥女:「你能保證買的都是正貨?」她說菜販擺出「有機認證」,不會假。

  外甥女不知,「有機認證」可以造假,市面確實出現假證。假證有幾種情況,有些證件已過期,仍然使用,按規定,有機證明每年更換一次,菜販去年有證件今年未必有,今年賣的東西不是有機菜,以失效證件冒充有機菜,目的為圖利。

  許多消費者不知道,有機證書詳細註明持證人每種有機菜的名稱,例如有機菠菜、油麥菜、西蘭花、葱、韮菜等,如果證件只註明有機菠菜,出售的西蘭花、油麥菜就不是有機,有些菜販,將有機與普通菜混在一起,當作有機出售,魚目混珠,賣高很多價錢,欺騙消費者。凡是過期的證件,或是副本,或把證件上沒有的菜類充作有機出售,消費者都可能疏忽上當。

  最常見的情況,菜販口頭介紹自己賣有機菜,但沒有證件,有些主婦仍然相信,但不知上當。魚目混珠,影響有機種植。

  食用有機蔬菜的家庭仍是極少數,種植有機菜成本高,菜價不下,一般家庭吃不起,假貨出現,也影響現有買家的信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