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女權主義是個不太合適的詞,對於一個不愛好權力的人而言,不管男權女權都不感興趣。有趣的是,女權主義這個詞常常出現在職場男性同事的語言中,只要遇到性格略強一些的女性同事必觸電般大叫女權主義,可見男性對於傳統優越感的失去是多麼敏感。
然而男性女性做同樣的事情未必是男女平等,對於一些重複性強或者比較精細的活一定認為是女性做比男性好是帶着偏見的,事實上比女生更加心細的男生比比皆是,而神經大條的女生也不足為奇。生物界對於染色體的研究表明其實男性女性的界限並不那麼清晰,而越來越明朗化的同性戀大約也表明表面的性格其實並不代表基因中真正的性格。因此用表面性別去評判人可能是粗糙魯莽的。
社會分工漸漸對於體力的要求越來越低,在腦力的世界中更難說誰更有優勢。有語言能力出類拔萃的男生,也有擅長理工科的女生,或者說兩者兼而有之,既擅長邏輯思維又有人文綜合修養的人越來越多。
而性騷擾問題也越來越有趣,既有傳統的性騷擾,也有男生被騷擾。只是無論哪種,耐人尋味的是,如果將隱晦的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的性吸引作為贏得職場利益的手段,消費了對方的感覺,是否還有資格懲罰對方的騷擾行為?如果能夠拋棄這些手段,才能做到理論上的男女平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