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家花園」位於上海同濟大學附屬第一肺科醫院內,最初由「五金大王」、寧波富商葉澄衷的第四子葉貽銓出資建造,一九二三年落成開放。花園佔地七十七點六畝,原本供光顧江灣跑馬廳的賭馬客休息遊樂,內設彈子房、瑤宮舞場、電影場、高爾夫球場等,人稱「夜花園」。因鄰居英商祥茂肥皂公司的主人抗議噪音過大而歇業。一九三三年被捐給國立上海醫學院,專門收治肺結核病人。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上海淪陷,日軍佔領花園,據說岡村寧次也一度居此,後為日本特務機關駐地。一九四九年後劃歸上海衛生局,一九五九年改為上海市第一結核病防治院,最後成為同濟大學附屬醫院。
我當年在復旦大學讀書時對近在咫尺的葉家花園一無所知,二十年後回母校訪學才聽到它的名字。春和景明時探秘一遊,頗有趣味。那日陽光燦爛,海棠、櫻花爛漫枝頭,不帶一點歷史的陰霾,也渾然不知人事的更迭。從政民路醫院大門口往裏走,右手院牆上粉刷的園林圖景無言指示着花園所在。向右拐,踏上碎石小徑,左手是巍峨假山,右手是一泓春水。水邊小徑古木蔭濃,龍柏、廣玉蘭、桂花、香樟不少都超過百年樹齡,遮風蔽日,讓人一時有「赤日行天午不知」的恍惚。
沿小路向西北,經過現用作「會務場所」的琉璃閣,走到花園原大門。挑花大鐵門華麗氣派,水泥屋頂花紋精美,牆頭爬着絲絲青藤。這是座跨門樓,兩邊有廂房,抬頭看得到紅漆窗櫺,只不知現在是否還住人。樓兩頭分別連接分踞花園南北的「伏虎嶺」和「卧龍崗」,環抱園中的湖泊、池塘。我們從後門進來經過的是伏虎嶺,折回去左手轉彎,由卧龍崗往東北走。
花園呈橢圓形,由三個島嶼環繞交錯而成。島與島,島與路之間有七座材質、姿態各異的小橋相連。主樓「延爽館」在園中最大的島上,白色的二層西式建築,底層是寬敞的露台,東、南、西三面環廊,廊柱為圓形水泥柱。聽說登上二樓平台可眺望全園勝景,但我們去時樓在裝修、準備闢為「院史展覽館」,無法進入。樓與湖邊水榭「武陵源」遙遙相對,在綠樹掩映中顯得體量不小。延爽館東南是全園第二島嶼小羅浮。島上有園中最有名的金鎖橋,橋上矗立青綠頂、鑲彩色玻璃的六角琉璃亭一座。從小羅浮往東就到了第三個島嶼。島上有鞦韆架,水泥欄柵上方紫藤初放,略帶小花。再過兩周花葉婆娑,垂條而下,當更為柔美。
葉家花園裏太湖石犬牙交錯,龍遊熊踞,千奇百怪。池中小島上時見花樹綻放,平添春意。亭台小橋、假山古樹都有江南園林的風情,但幾棟建築物又是歐式風格,可謂中西合璧。這裏是文物保護單位,免費任人參觀,但林木的修剪、池水的清潔沒有一般公園那麼到位,倒有幾分野趣。更好的是環境清幽,在園中盤桓兩小時,遊客除了我們,只有一對忙着照相的情侶,幾個學生模樣的年輕人,三五位坐在水邊石櫈上的老人。
葉澄衷生前創辦了中國最早的火柴廠,經營過五金、火油、鋼鐵、煤炭、航運、繅絲、金融等各種產業,但他更為後人稱道的是誠信慷慨,熱衷慈善事業。他創立了葉氏義莊,又創建了「澄衷蒙學堂」,百年來培養了李四光、竺可楨、胡適、李達三、包玉剛、邵逸夫等大批人才。這些成就與他過世後家中子承父志,繼續興辦教育也分不開。歲月倥偬,今昔巨變,但葉家花園鬧中取靜,成為醫生、病人、遊人休憩遊賞的樂園,得其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