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讀《延靜隨想集》有感/徐貽聰

時間:2016-08-21 03:15:28來源:大公網

  前不久,張庭延、譚靜夫婦託人給我捎來他們新近出版的散文集《延靜隨想集》,手題中囑我「閒讀」。於我而言,真的是如獲至寶。

  張、譚是我國早年培養出來的朝鮮文工作者,曾經為多位第一代領導人,包括毛澤東、周恩來,擔任過朝鮮文翻譯,還先後在朝鮮和韓國工作過多年,張更出任過我國首任駐韓國大使一職,屬於資深外交官兼專家行列的人物。退休以後,他們未有清閒,而是筆耕不輟,作品頗豐,被多家報刊選用。他們夫婦是我多年的老朋友,還曾經是同樓鄰居,可以說雙方「關係甚篤」,且屬於可以談得來的親近範圍,更是我比較喜愛的作者中的一兩人。得到他們親贈其結集出版的新書,令我倍感高興,因為可以「系列地」閱讀他們的文章了!

  拿到書後,正趕上要出門遠行,便將書放進行囊。到達目的地的當晚,拿出書來逐篇細閱,直至深夜。讀到最後,沒有看時間,卻拿起手機給他們發了一個微信:「已讀完,印象深刻。」醒悟過來,方知夜已很深,啞然失笑,不知是否吵了他們的睡眠。

  他們此次出版的《延靜隨想集》,是將他倆二○一二年以來在《大公報》上分別刊出的隨筆、評論彙集成冊的新書,共有二百餘篇,基本是按書寫時間的順序編輯成冊的,文章的內容則多和朝鮮半島事務有關。在一定意義上說,該書等於是他們到目前為止寫給《大公報》的文章彙編,別有情趣。

  我讀延靜的作品,第一感覺是短小精悍,可讀性極強。

  我讀過延靜的不少文章,多較短小,但很精悍,《延靜隨想集》也如此。書中收集的文章都不長,短的不到一千字,長的也只有三千字左右,二百餘篇文章組成的一本書,從前言到結尾,總共只有二百三十六頁,可見文短之一斑。文章雖短,但每篇都很完整,不僅有故事性,還包含有很多、很深的哲理,真的可以用深入淺出、說理性很強、引人入勝來予以評價。很多人都說寫長文章容易、寫短文章難,對此我亦有些體會。張、譚為人很大方,但寫文章卻極其「吝嗇」,足見他們下的工夫之深,令人敬佩。

  說第一感覺,肯定還會有第二、第三,甚至更多的感覺。我對《延靜隨想集》的第二感覺是,文章都有史實依據,有現實感受,還有獨特的見解和正面的建議。他們的短文中,寫時政性的文章,都有背景和前因後果的交代,還有對問題的分析和預測,讓人一目了然;講人物的,則會交代清楚相關人的歷史、面貌、成就和特性,呈現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談關於社會問題的,不僅告訴讀者每個問題的來龍去脈和癥結所在,更會提醒如何加以正確理解和認識;有關旅遊漫記類的,多以簡潔、傳神的筆觸,描繪出每個景點的特色和個性,讓人如同身臨其境,還讓人遐思,讓人夢遊。

  如果再說第三感覺,那就是,張、譚的文章讀起來似乎會感到其隨意性明顯,但深思細省,則會意識到篇篇都很嚴謹,又都很有意境。他們的文章基本上都是直來直去,開門見山,沒有什麼鋪墊,沒有什麼虛構,沒有什麼誇張,也沒有什麼渲染,寫得很隨意,但都很真實,也很樸實,告訴人們的是真知,啟發人們的是真理。

  我不想對《延靜隨想集》裏的文章逐篇細加評論,但想建議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找本書來讀讀。該書是山東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的,由山東新華書店經銷,應該不難找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