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方召麐畫顯「拙」趣/張 茅

時間:2016-08-21 03:15:27來源:大公網

  圖:方召麐的拙趣畫風,躍然紙上 作者供圖

  拙,成為方召麐的趣味,觀賞她的畫,總會在拙中找到一些興趣。她的拙,從遠處看,不必靠畫家署名,已識出是她的作品。偶有一次到香港駐京辦事處探望朋友,壁上掛着一幅花木圖,我對主人說:「你也掛方召麐的畫。」他點頭,沒說「你也看出來」,這樣就好了。

  她將所有東西都拙起來,認為這才是物質的原性。拙人、拙屋、拙樹、拙禽、拙山、拙水、拙舟,統合起來是黃河文化,把你帶進故鄉的回憶。中國畫好像還沒有「鄉土派」,我想,只要散發這種鄉土氣息,就夠了,但容易嗎?

  有時候走出畫展門外,腦子裏堆滿一團墨,一捆線條,看展覽總希望採摘一點靈氣,然而運氣不是常常為你而來,甲的畫,乙的畫,倒過來,也可以是乙的畫,甲的畫,重複着一種筆墨。

  每一位觀賞者都有自己追求的趣味,方召麐的拙,有人喜歡,必然有人不怎麼欣賞,在「摹」與「拙」的選擇上,我寧取其拙,方召麐的拙,帶給我興趣。

  但千萬別裝拙,為拙而拙總有點那個,彷彿有人把面孔收藏起來。時下毛病是野氣、霸氣,筆墨之間方寸大亂,然後稱說風格豪放,不是這樣嗎?

  方召麐十九歲時隨陳舊村、錢松嵒學畫,後來跟過趙少昂。一九五三年拜張大千為師,一九七○年,她在張大千美國的家中留住一年,看張大千作畫,有機會看到他珍藏如石濤、八大山人真跡。

  方召麐歸本歸宗,最後歸到自己的拙,這是一條尋求個人風格突破的路,她找到稚拙中用墨用線而又歸宗歸本的方法,走出了浮躁的時弊。

  我相識方召麐女士較早,早到灣仔英京酒家仍在的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一次雅集在英京三樓舉行,有人在長枱即席揮毫,我們在長枱旁邊認識,一邊淺談,大抵她覺得我的說話還可以,逐漸多談,後來幾次到她列堤頓道家中聊話,看她作畫寫字,她兒女的事,卻是往後好多年公開曝光才知道的。

  我更早知道方振武將軍的事跡,將軍是畫家的家翁,主張抗日的名將,因此也成為日軍追蹤刺殺的對象。

  方振武將軍一九二三年追隨孫中山先生北伐,受挫,一九二六年投靠馮玉祥將軍。九一八事變後,一九三三年五月九日,方振武與馮玉祥、吉鴻昌將軍宣布成立「民眾抗日同盟軍」,馮任總司令,方振武任前敵總司令,吉鴻昌任總指揮,先後收復康保、寶昌及多倫三地,是九一八以來,中國軍民第一仗勝利。但遭到圍剿,在北京郊區懷柔一帶彈盡援絕,方振武逃到香港,也在香港遇害。

  方女士優雅地敘述家翁往事,她的書法散發鬚眉氣概,她當時給我的印象是外柔內剛的女性。

  方振武將軍遇害有多種說法,一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同時揮軍入侵香港,他恐陷敵手之中,由相熟朋友帶路,經元朗進入內地,即被一直監視他的蔣系人員殺害。

  一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軍進攻香港前一天,正值方振武將軍生日,一批朋友在太子道寓所為他祝壽,商談今後抗日工作。第二天,九龍響起槍聲,將軍下落從此成謎。

  方召麐女士在二次大戰結束不久,也即家翁遇害後抵港,這時她已是八個孩子的媽媽,這是很值得提起的一件事情,因為她的丈夫方心誥在一九五○年去世,才三十七歲。方女士說自己這段日子,每天張羅八個孩子的功課,吃飯穿衣,關心他們的健康和教養。

  我要敘述這段往事與對話,因為這是一個畫家成名經歷的艱辛階段,一個女性在被世俗事務纏身的環境下,仍向藝術領域苦心追求,其他一切盡皆忘我,捨去了一身悲歡離合,談何容易。她在一條曲折路上走進國畫領域,在拙的風格上找到突破,很不容易。

  她怎樣走出拙來,最近記起她說過的一段話。她說一九六一年以後,先後有八、九次機會返內地觀光,到過黃山、南京、無錫、洛陽、鄭州、西安、黃河流域、龍門石窟,再重遊桂林,看了不少名山大川,觸發靈感,回香港畫了《黃河流域》、《愚公移山》兩幅佳品,開始愛上山水,自己的風格開始變了。

  再翻開以前來往的字紙,找出了她寫過這樣一段話:「我看到的黃河流域,不是像我畫中一樣,但我的畫又是黃河流域,我要把我的精神和印象集中起來,捉住精神,寫出黃河流域的大氣魄,我開始擺脫過去,自己摸索一條新路,畫風兩三年要有不同,畫家需要創作,三年不變就沒有進步。」

  另一張字紙上,她談到黃永玉的風格:「黃永玉色彩絢麗而見着,構圖也很新,在創新方面非常突出,這正是中國畫壇需要的。中國畫過去陳陳相因,學生的技巧學自老師,照搬過來,或者在古人圈子裏轉,跳不出來。或者對大自然寫出太過接近大自然的山水花鳥蟲魚走獸,缺少畫家的精神表現,中國畫家應多點獨自創新,畫出較新鮮的畫。」

  中國人有自己的感情,最重要是各人有自己的面目、自己的個性、自己的精神表現。要有多些畫家刻苦耐勞,才能打開國畫新局面。

  近兩三年香港已領悟到藝術重要,漸有更多展覽在大會堂及藝術中心舉行,鼓勵年輕人重視藝術。

  創新,不斷創新,反覆在方召麐的字裏行間出現,發自內心的自我呼喚,自名山大川走一趟回來後,即調整自己的風格與創作方向,要求「畫風兩三年要有不同」。

  方召麐女士的畫風帶給觀賞者趣味,她的拙趣,經幾千次重複逐點累積,一朝躍然紙上,這一刻是人們常說的破繭而出,瓜熟蒂落,一個畫家的創新出現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