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美之發現/林中洋

時間:2016-08-18 03:15:56來源:大公網

  沃普斯維德是一個距離德國不來梅十八公里的村莊,數來數去就那麼幾條比較大的街道,但是,一百多年以來,這裏卻是藝術家的聚居地,畫廊、畫室與藝術廳館一家鄰着一家。這個並不起眼的小村子,是德國新藝術、印象派和表現主義的發源地之一,不僅畫家如仸格勒或是馬肯森,而且德國最著名的詩人之一瑞克也曾屬於這個藝術圈子,並在這裏認識了他後來的妻子克拉拉。

  可能人們會想,這樣一個能夠賦予畫家與詩人這麼多靈感的地方,一定是擁有特殊的魅力和如畫的美景,然而事實正好相反,這裏曾經非常荒涼貧瘠,是一個一般人難以維持生計的地方。

  我們中午乘船從沙姆貝克前往沃普斯維德,這種船歷史已很悠久,是曾經的「泥炭船」,船主一邊嫻熟地控制着船的走向,一邊介紹說,這方圓幾十里的沼澤與濕地,現在被稱為「魔鬼沼澤」,其實這是個語音傳承的錯誤,真正的稱謂不是「魔鬼」,而是「聾子」,再換句話說,就是荒涼至極的地方。

  十八世紀中葉,初到這裏開荒的人,因為這裏的沼澤地貌,無法農耕,艱難困苦下,只能種最好養的蕎麥,為了活下去,他們開始挖泥炭,這泥炭是沼澤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天然的好燃料,他們於是到處去挖,然後做成塊狀,晾乾,最後裝船運到不來梅賣掉,以維持基本的生計,不到二十公里的水路,在當時卻要至少兩天的路程,船上的故事估計說也說不完,我們乘坐的正是這樣一條船。

  那天夜裏十點,我們在當地人的帶領下,打着油燈,在黑暗中穿過樹林田野,領路人邊走邊講這裏的逸聞趣事,一半嚴肅正經一半故弄玄虛,為的是給我們的路途增加一些戲劇性和恐怖氣氛。他說這片沼澤裏找到的屍體都是一模一樣的,都是黑褲黑馬甲和黑帽子,一到冬天,哈默河的水就會把所有的地都淹了,所以人們把他們的屋子都建在高座上,天寒地凍的時候,特別是當冰結得對於行船來說太厚、對於走冰鞋又太薄的時候,他們就得做好幾個月不出門的準備,但是他們不能保證這段時間裏家裏不死人,所以他們通常還得籌備兩副棺材以備不時之需。到這裏來開荒的第一代人的境況可以用「死亡」來概括,第二代人則是「困苦」,到了第三代人才開始有了「麵包」。

  一八八四年,只有十八歲的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的學生馬肯森經熟人的介紹很偶然地造訪了沃普斯維德,立刻被這裏的自然景觀深深吸引,他開始利用假期在這裏作畫,到了一八八九年,馬肯森和他的兩個同學阿姆恩德和莫德森決定在這裏長期住下來,這就是沃普斯維德藝術家聚居區的開始。

  在後來的歲月裏,不斷有新的畫家加入他們的隊伍,其中以仸格勒最為著名,特別是他的那所從一個普通農莊改建成的大宅,成了藝術家們聚會的中心。

  這些畫家或詩人,幾乎都受過正統的學院派教育,即使是像鮑拉.貝克這樣的女子,也都曾專門前往巴黎學畫,這些象牙塔裏的學問,授予了他們高超的繪畫技巧,然而他們對於美的認識,卻是來自內心的。   沃普斯維德雖然荒涼,可是,這裏有高遠的天空,變換的雲彩,捉摸不定卻又奇異的光線,而且,這裏樸素的人與物,那些生活裏包含的蒼涼與深刻,是用怎樣的畫筆也描繪不完的呀!

  所以,他們走出了高雅的畫室,到荒野裏去作畫,這在當時不是理所當然的事,而且,他們所發現的美,不是世俗的眼光裏公認的美,他們對美有自己的理解,他們的作品裏表現出來的也是這樣一種印象與寫實相交融的凝重與深沉。

  接下來的一整天裏,我們走訪了一家又一家的藝術館和畫廊,不是所有的畫作或是藝術品我都欣賞,但是,我越發地明白了,我不需要去附庸我不喜歡的風雅,真正的價值不是可以用金錢去衡量的,真正的美不是別人教給你去認識的,美,在每個人的心裏,要認識它,需要的是自己的心靈和眼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