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捨得放棄/張桂輝

時間:2016-08-17 03:16:03來源:大公網

  放棄,就是丟掉原有的觀點、主張,或者金錢、財物,包括那些可能得到的名利、即將獲得的實惠。

  放棄,從某種意義講,儼如「割愛」。因而,難免有點心痛。不過,放棄有時是明智的選擇。乍看起來,放棄是一種失卻,甚或一種損失,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個人如果什麼東西都想要,任何東西都捨不得放棄,結果可能什麼都得不到,或者什麼都會失去。正因此,才有「棄卒保車」、「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之類的說法。

  有這樣一個實例:著名音樂家譚盾,當年剛到美國的時候,經常與一個黑人琴手同在一間銀行門口賣藝。雖然,那是個很能賺錢的好地盤,可譚盾最終選擇了放棄,因為他要上大學繼續進修。結果,十年後,當他再次路過那家銀行時,發現昔日的「老友」仍在那兒賣藝。而這時的他,已經是個國際知名音樂家了,經常應邀在着名的音樂廳表演。

  近年來日漸淡出人們視線的比爾.蓋茨,憑藉他當年的實力,足可以買下紐約,去做一個回報多多、財源滾滾的房地產老闆。可他卻只關注自己的作業系統和軟體的研究與開發,而不被房地產等其他暴利行業所誘惑。一位投資專家曾評論說:「比爾.蓋茨的聰明過人之處,不僅在於他知道做什麼,而且在於知道不做什麼,知道應該放棄什麼。」

  在我看來,不論是比爾.蓋茨,還是譚盾,都是理智的、聰明的。魚和熊掌偶爾或許可以兼得,但通常是不可能的。更多情況下,二者只能取其一。

  況且,人生不過百年,手也僅有一雙,應該有所不為,才能有所作為,只有捨得放棄,才不至於被某些不切實際的欲望所拖垮累倒。

  事實上,不單是人,就連某些動物,甚至是低級動物,也知道放棄的積極意義。比如,壁虎、蜥蜴等,在遇到危險時,往往會毫不猶豫地自斷其尾,逃之夭夭。不這樣做,丟掉的怕就不只是尾巴了。但也有相反的,比如蝜蝂。蝜蝂是一種喜愛背東西的小蟲,爬行過程中,只要遇到東西,都要抓取過來,抬着頭背上身,東西越背越重,即使極度勞累也樂此不疲。造物主好像有意給這種小蟲埋下禍根─牠的背很粗糙,東西堆上去了,就不容易散落,直到被壓倒爬不起來。有人可憐牠,替牠去掉背上的東西,可是蝜蝂只要還活着,就要把東西像原先一樣,抓過來背上身,且喜歡往高處爬,哪怕用盡了力氣,也不肯停下來,以致跌倒摔死在地。這是唐代柳宗元《蝜蝂傳》中所寫的,一千多年過去了,這個寓言仍舊頗有啟迪意義。

  捨得捨得,有捨才有得,人生在世,許多東西應當放棄、需要放棄,只有學會放棄,才能活得灑脫、活得輕鬆,才會有新收穫、新成就。只是,人世間,很多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捨得放棄也不例外,既要有長遠的眼光,又要有當機立斷的膽識,還要有知足常樂的心態。

  現實生活中,偏有一些人,不捨得主動放棄倒也罷了,即便因為年齡大了、身體差了,或者工作需要等原因,從「熱門」崗位調到「冷門」崗位、從領導崗位退到非領導崗位,怎麼也想不通,或整天悶悶不樂,或終日耿耿於懷,似乎有人跟他過不去,故意壞他的好事一般,殊不知,這是在跟自己過不去,到頭來,身心受到傷害的不是別人,恰恰是自己。還有一些人,全然忘了「當官即不許發財」的古訓,既想要當官,又不放棄發財的欲望,於是乎,以權謀私,貪得無厭,最終淪為腐敗分子,不僅丟掉了頭頂的烏紗,有的還丟掉了寶貴的生命。此類人等,並不罕見,實乃可嘆復可悲。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