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歌德與席勒紀念雕像/作者供圖
德國文化名城魏瑪(Weimar)典麗清幽,名人勝跡隨處可尋。比較引人注目的,是民族劇院門前的那座青銅雕像,高高的基座上,兩個具有學者風範的男士昂然挺立,他們身披長外套,手攜手,肩並肩,目光炯炯注視着遠方。這是何許人?基座下方鐫刻的幾個大字赫然入目:歌德和席勒。原來,這就是久已所聞的標誌着德國兩位劃時代文學巨人友好合作的紀念雕像。瞻望雕像,不由想起這兩位德國文豪從相識到相知鑄就的誠篤之誼,想起他們攜手相助在德國文學史上創製的輝煌篇章。
歌德一七四九年八月出生在德國南部的法蘭克福,大學期間學習法律,但主要興趣卻是文學創作。當時,爭取個性解放和社會進步的「狂飆突進」運動剛剛興起。歌德斷然放棄律師職業,投身這個文學運動,先後創作劇本《鐵手騎士葛茲.封.伯利欣根》(又譯《鐵手騎士蓋茲·馮·貝爾力希傑》)和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迅即成為德國文壇上一顆耀眼的明星。一七七五年十一月,剛剛度過二十六歲生日,他就應卡爾.奧古斯特公爵之邀來到薩克森─魏瑪─艾森納赫公國都城魏瑪,擔任國務參議,掌管財政、交通、礦務、科學文化事務,並參與軍事行動。從此,他幾乎把全副精力投放到政務活動和陪伴公爵出巡、打獵、宮廷節慶等遊樂活動,很少再有時間從事文學創作。倏忽十年過去,他雖然地位顯赫,生活優裕,卻總感到精神空虛。就在此時,他熱戀上宮廷御馬總管之妻,但愛情無望,又平添幾多惆悵。為了擺脫事業上的沉重負擔和情感上的巨大煩惱,他於一七八六年九月悄然離開魏瑪,前往意大利遊歷,直到近兩年後的一七八八年六月才歸來。他後來說,這次出遊的最大收穫是「找到自我」,認識到自己壓根兒不是政治家,而是作家。這時,他斷然放棄宮廷大臣之要職,辭掉公國科學和藝術總監之外的一切政務活動,把主要精力投放到自然科學研究和文學創作活動。
歌德這一人生的重大選擇,為他同年少十歲就在德國文壇嶄露頭角的席勒相識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席勒一七五九年十一月出生在德國南部符騰堡公國的馬爾巴赫。他十四歲被迫進入有「奴隸培養所」之稱的路德維希堡軍事學院,先學法律,後改習醫學,但接受最多的卻是盧梭等法國啟蒙主義思想家們反對暴政、追求自由與平等的思想。在校期間,他就心懷這樣的思想秘密撰寫劇本《海盜》(又譯《強盜》)。一七八○年畢業後,他做實習軍醫,將劇本送到外地出版和上演,引起巨大轟動。人們稱讚這是「一部向社會公開宣戰的劇作」,預示「德國的莎士比亞即將誕生」。但他供職的部門卻以「擅離職守」為藉口,將他關禁;符騰堡公國的公爵則下令禁止他「再寫這一類垃圾」。於是,在友人的幫助下,他逃離符騰堡公國,三年後又完成被恩格斯稱為「德國第一部有政治傾向的劇作」《陰謀與愛情》。從此,他同歌德一起被譽為「狂飆突進」運動的急先鋒。
一七八七年七月,二十八歲的席勒奔向心儀已久的德國文人聚集地魏瑪。那時,歌德尚在意大利。在同其他文人墨客的接觸中,席勒深感自己學力不足,於是毅然放下寫作,開始研究歷史和康德哲學。次年,歌德歸來,兩人在友人家的聚會上首次晤面。他們雖然早已相知,甚至相互傾慕,但一方是聲名顯赫、生活優裕的公國政要,另一方是仕途無進、經常靠舉債和友人接濟度日的一介布衣。社會地位的懸殊令他們很難相互接近,他們在社交場合多次碰面,彼此總覺得無話可說,席勒甚至認為歌德有點傲慢,不免心生反感。因此,兩人同住魏瑪小城,幾年中並沒有什麼私人交往,保持着「一種不冷不熱的關係」。一七八八年十二月,歌德讀過席勒剛出版的《尼德蘭獨立史》,發現以劇作家出名的席勒在歷史研究上也頗有才華,就推薦他到耶拿大學講授歷史課程。席勒感激歌德的舉薦,幾個月後來到耶拿。一七九三年九月,他受人之請編輯文藝刊物《時序女神》,函邀歌德撰稿,歌德慨然應允,兩人的關係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
一七九四年七月,自然科學研究協會在耶拿開會,歌德和席勒均應邀出席。他們在會上對自然科學的發展交換看法,會後歌德又來到席勒的寓所繼續交談。他們從植物變形學談到哲學和文藝,彼此的了解加深。席勒隨後給歌德寫信說「我一直懷着日益強烈的景仰心情注視着您的思想發展」。又表示,這次晤談「在我內心點燃起一盞意想不到的明燈」。歌德回信說「您伸出了友誼的手」,「您對我的關心,鼓舞着我勤奮地、更富有生氣地使用我的力量」。兩人開始打破以往的矜持和疏離之情,感情上日益接近,思想上逐漸靠近。歌德將席勒「拖出歷史和唯心主義哲學的泥潭」,重新面對現實生活;席勒則把歌德從自然科學研究中拉迴文學創作上來。按照席勒的建議,歌德對長篇小說《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作了修改,後來又完成史詩般的巨著《浮士德》的第一部。歌德無限感激地對席勒說:「您給了我第二次青春。在我差不多已經完全停止創作的時候,您又使我成為詩人。」
從一七九五年起,歌德與席勒經常晤面,不得晤面時就寫信。幾年時間,兩人的書信往還竟達一千餘封。歌德在晚年將這些書信編纂成四卷本《書簡集》出版。這不僅是他們之間感人至深的友誼的見證,也是了解德國這一時期文學發展狀況的珍貴文獻。他們合作的另一成果是,根據歌德的建議,兩人針對當時文壇和學界的某些庸俗與卑劣現象,撰寫了四百多首諷刺短詩,於一七九六年發表在席勒主編的《詩神年鑒》上,在德國文壇引起轟動。這一年因此在德國文學史上被稱為「諷刺短詩年」。緊接着,兩人又互相啟發和鼓勵,在不到五個月的時間內又撰寫上千首敘事歌謠。這些歌謠受到讀者的廣泛好評,在德國文學史上留下輝煌的一頁。一七九七年因此在德國文學史上被稱為「敘事歌謠年」。
知愈深,交愈篤。歌德先是邀請席勒到自己在魏瑪的家中小住十多日,兩人傾心交談。一七九九年十二月,在歌德的幫助下,席勒一家遷回魏瑪。歌德先讓他們借住在自己的一所帶花園的房子裏,隨後又資助席勒在市中心離自己家不遠的地方購得一所新居,這就是現在闢為席勒故居紀念館的那座黃色小樓。據管理人員講,居室的貼花牆紙是歌德為席勒選購的。夏天,歌德派人送來水果;冬天,送來生壁爐火的木柴。在歌德的關照下,席勒總算有了一個安定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