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鶴咀村的麻石更樓甚為罕見
鶴咀半島既有豪宅亦有村落,還留存不少歷史遺蹟。最古老的是鶴咀村的更樓,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附近有兩座戰前建成的炮台,名為鶴咀炮台和博加拉炮台,也是二級歷史建築。價值最高的是位於半島末端的鶴咀燈塔,已列為法定古蹟。
香港開埠後,交通還不算繁忙,至一八六九年蘇彝士運河開通,東西貿易愈益頻密。因此港府在一八七五年在鶴咀半島建立香港首座燈塔,為出入船隻導航。此燈塔的出現,標誌着香港的航運交通已進入新里程。
戰後大東電報局(其後改組為香港電訊)在博加拉炮台舊址設立電話通訊站、地面衛星接收站和海底電纜站。一九九○年香港大學在鶴咀燈塔旁興建海洋科學研究所,一九九六年漁護處指定這地方為海岸保護區,以保育海洋資源及進行科學研究。因屬禁區範圍,過去市民到來參觀需要申請,但現在不必申請也可直抵此區,但只限於鶴咀燈塔周邊一帶。
乘巴士在鶴咀道口下車,沿柏油路走四十五分鐘便達鶴咀燈塔。途中有支路轉入鶴咀村,該村由朱氏族人於乾隆年間開闢,由於出入不便,現今許多村民已遷往石澳或市區生活。村內有一座十九世紀建成的麻石更樓,讓人們追憶昔日治安不靖的年代。更樓一度作為課室之用,直至一九六七年有村校落成為止,如今村校亦已荒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