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位於大陸新村九號的「魯迅故居」/網絡圖片
夏日,上海的山陰路越發顯得窄了。路兩邊的樹冠幾乎搭出一條涼爽的長廊,車不多,房子不新,整條街都頗為清靜。大陸新村便在這條街上,一條很普通很幽靜的小弄堂,幾十米深,相對兩排紅磚紅瓦的三層小樓。每排有數門,每門有一個小小的院子。其中的九號看去與其他小院並無兩樣,但門柱上一塊「魯迅故居」的牌子表明了這座小院的非同一般。
魯迅在大陸新村度過了人生最後三年半的時光。先生一向主張採取能保存自己戰鬥力的塹壕戰,這裏便是他最後的塹壕,先生在此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故居一樓為會客廳和餐室;二樓是卧室兼工作室,還有一間貯藏室;三樓為周海嬰的卧室及一間客房。室內的陳設非常簡單,顯示了主人生活的簡樸。行走在故居的每個角落,都讓我不覺腳步放得很輕很慢。雖然,先生已經去世數十年,但三年多的生活痕跡卻深深地烙在這裏的每一寸空間裏,這裏的每一件物品都與先生有過密不可分的關係,感受過先生的體溫。行走其間,彷彿仍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先生的氣息。
一樓的前間為會客廳,中間是一張黑色的長方桌,圍着五把靠背椅。魯迅在這裏會見過許多中外朋友。一九三四年十一月,魯迅也是在這裏接待了從東北逃亡出來的蕭紅,並給予了這位身世坎坷的女作家莫大的幫助。轉過一道屏風門,是餐室,中間一張八仙桌,四把坐椅。旁邊普通的碗櫥裏珍藏着一些普通的日本碗盅,這是內山書店老闆內山完造夫婦贈送日本菜餚時留下的餐具,也是魯迅與這位日本友人近十年深厚友誼的佐證。一九二七年十月初,魯迅到達上海不久,便結識了內山先生,以後他們的友情日益加深,時常會互贈禮物。雖然,多是普通的食物、用品,或轉贈朋友送的土特產,卻表明了他們友情的真摯。當時,魯迅的生活環境非常險惡,因此,獲得了內山的許多幫助,許多書信都是由內山書店轉交的,許多重要的客人也是在內山書店會晤的。
二樓是卧室兼工作室,靠窗一張很舊的寫字枱,兩邊分別是一把藤椅和一張躺椅,貼牆則分別是一個不大的書櫥和梳妝枱。在這張寫字枱上,先生完成了《偽自由書》、《花邊文學》等六冊半雜文集的創作,在他搬入這裏第一天就寫了兩篇雜文。在這裏,他還完成了《死魂靈》、《俄羅斯的童話》等大量外國作品的翻譯,選編了《引玉集》、《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等美術作品集。當先生工作疲勞時,會點上一支煙靠在躺椅上慢慢地吸着,那對他已經算奢侈的休息了。二樓的後間是一個小貯藏室,迎門是兩箱包着舊報紙的鏡框。魯迅按鏡框的大小用細繩捆紮得非常整齊,這是他做事的一貫風格。鏡框是先生舉辦版畫展覽用的,也是他作為中國現代木刻開創者的物證。小屋裏除了一些雜物,還有一些先生吃過的藥。魯迅住在九號的歲月裏,身體狀況日漸衰弱。許多朋友都曾勸他出國療養,他雖動過心,但終因不願放棄戰鬥及一些客觀因素未能成行。美國朋友史沫特萊曾請當時上海最好的肺病專家為魯迅會診,結果是「甚危」。先生卻不以為意,反如他自己所說,更加「要趕快做」了。他拖着病體參觀了第二回全國木刻流動展,十餘天後─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黎明前,魯迅就在二樓自己這張黑色的鐵床上離開了這個令他又愛又恨的世界。
三樓,前間是故居光線最好、且唯一帶一個小小露台的房間,這是魯迅獨子周海嬰的卧室。先生之所以要搬到這裏,最重要的原因正是為了給體弱的兒子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顯示出他於腥風血雨的戰鬥中「回眸時看小於菟」的舐犢之情。三樓後間,是一間客房。這裏住過多位共產黨的重要人物,瞿秋白便是其中的一位。由於環境兇險,瞿秋白曾三次在魯迅家避難,第三次就住在這間客房裏。總覺得魯迅和瞿秋白之間不僅僅是政治觀點一致的革命友誼,更有一種中國文人坦誠相待、惺惺相惜的相互傾慕。許廣平形容他們的見面如「從外面攜回幾尾魚兒,忽然放到水池中見了水的洋洋得意之狀」。瞿秋白的夫人楊之華則回憶:「秋白一見魯迅,就立刻改變了不愛說話的性情,兩人邊說邊笑,有時哈哈大笑。」瞿秋白的避難使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傾心交流,常常是魯迅坐在二樓的寫字枱前,瞿秋白坐在旁邊的藤椅或躺椅上,熱烈地交流着對時事、對社會、對未來的看法。瞿秋白有多篇雜文便是在這次避難期間,經過構思,再與魯迅討論後完成的。魯迅非常欣賞這位小自己十八歲的青年的坦誠、修養和才華,不但視他為朋友,而且是知己,他親筆書寫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的條幅贈予瞿秋白。瞿秋白對魯迅更是崇敬有加,他曾撰寫過長篇《魯迅雜感選集序言》,對魯迅的創作提出了自己衷心、懇切的見解。避難結束,臨走時,瞿秋白將自己用過的一張西式書桌送給了魯迅,至今這張書桌一直保存在故居一樓大門左手的牆邊上。這一次分別竟成永別,一九三五年二月,瞿秋白被捕,魯迅得知消息後,立刻努力籌款,並設法營救,終未如願。
瞿秋白就義後,魯迅痛心萬分,並立刻決定將瞿秋白的譯文編輯成集,題名為《海上述林》,以作紀念。於是,他出資贖回了瞿秋白的兩部譯稿,並親自編校。他對朋友說:「我以為還不如我自己慢慢的來集印,因為一經書店的手,便惟利是圖,弄得一塌糊塗了。」此時,先生的健康已經每況愈下,但他堅持諸事親歷親為。從一九三五年十月二十二日開始編輯上卷,到一九三六年九月三十日下卷校對完畢,歷時近一年,其間先生身體已時有小恙,翌年五月突發重病,持續高燒,嚴重時曾打強心針,並數次抽肋膜間積水,不斷地連續注射針劑。終於在十月二日上卷印成,為皮脊和絨面兩種精裝本,但先生最終未能見到第二本的成書。
大陸新村建成於一九三二年,由大陸銀行上海信託部投資。魯迅居住的九號則是由內山完造以內山書店店員的名義承租的,這裏成了魯迅戰鬥的最後塹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