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Kenny以領呔再造為環保項飾/大公報記者周怡攝
編者按:九月十四日「輕.型」上班日當日,只要同綠色建築周吉祥物「綠築仔」以及環境局人氣巨星「大嘥鬼」合照後,上載至個人Facebook,並Tag#HKGBW#BizGreen,就有機會獲得「綠築仔」造型電話掛座、USB、旅行轉換插頭或超級市場現金券。更多詳情,可瀏覽網站www.hkgbc.org.hk/chi/gbw.aspx。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時裝設計師之路已是行行重行行,但本港仍有一些設計師堅持走着這條道路。時裝行業每年會產生許多物料垃圾,因此它也可說是十分不環保的行業,單是製造一條牛仔褲便要用上三千公升的水資源。但要做到完全不買衫又是不可能的,唯有在購物時選購用環保物料製的衣服,盡量減低對環境的傷害。時下不少品牌已開始身體力行去響應環保,例如Levi's便推出了Waste 創意並不只在資源充足的環境下萌生,潮流與環保也不一定背道而馳。今屆香港綠色建築周其中一個推廣項目就是「輕.型」上班日,受訪的時裝設計師李冠然(Kenny),就是用布頭、布尾和碎布創造獨一無二的時裝配飾。其中有以香雲紗、碎布以及領呔製成各式各樣的項飾。Kenny說:「一件普通的衣服若配上型格配飾,就可大大提升衣着品味。」同時,他設計的一系列服飾還被香港文化博物館以及杭州中國絲綢博物館收藏。 設計創意的多元化 其實時裝好玩之處在於千變萬化,本來做廣告設計出身的Kenny,幾年後發現時裝也能夠展現自己的設計理念,便先後在本地及英國攻讀時裝設計專業,從英國回來後他先從傢具設計和時裝配飾開始,逐漸踏上今日時裝設計師之路。今年六月,Kenny作為香港首位將時裝品牌進駐機場禁區商場的香港時裝設計師,在滿是國際頂級奢侈大牌林立的禁區內,獲得來自各地遊客的欣賞和喜愛。 「期間限定店於六月在機場營運,十月就到期。雖然時間短暫,但有機會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顧客,有助建立香港設計師的國際形象。印象最深是有一位外國客人買了一件外套後準備上機,突然又後悔沒買多一條裙子,她於起飛前十五分鐘折返買下那條裙子。這對我來說是很大鼓舞,對本地設計師的信心也有很大影響。」Kenny說。 Kenny過去曾到外地參與時裝騷,可是費用昂貴,也難有途徑接觸買家,此後再沒有到外地搞時裝騷,而專心於本地發展。十一月他便在K11開店,全部經營自家品牌,肯定不會同人撞衫。 「香港時裝設計師大有人才,惜政府配套未能配合,以致難將香港時裝推到國際舞台。」Kenny表示,內地近年也出現很多有水準的時裝設計師,成品亦有渠道和資金推動其發展,反觀香港,卻似乎有所欠缺。 這天訪問Kenny,原來已熬了一個通宵的他,說日間要處理其他工作,晚間才有時間想設計。他的公司位於九龍塘創新中心的其中一間工作室,更是和另一拍檔合租,他的工作枱和衣帽間就在這並不寬敞的天地裏,過道只能剛好讓一個人通過。 「我設計的服飾以環保概念為主,有些可以一衫三着。」Kenny介紹,例如一件黑色的連身裙,可以一整件着,又可拆開一件上衣和一條裙;另一件白色外套,可以當一件普通白色外套穿上,也可解開中間的鈕,將兩邊衣角位張開,就變得飄逸和型格。這類服飾大部分以天然棉、麻,以及潛水衣料等為主。其他衣服的圖案都來自Kenny的手繪,各有風格,價錢在一千至二千元不等。其中有件冬天的外套,以日本進口的羊毛製成,價錢在三千元以上。 環保與時尚的融合 一件漂亮的衣服,衣料、設計、手工各個過程都需要設計師和工匠一絲不苟完成。許多時裝設計師開店售賣自己品牌,卻沒有可觀的受眾和銷量,店舖與工作室的租金就是首當其衝的大問題,因此一些設計師的成品多放在其他時裝店內寄賣。「我們本地設計師如要走向國際,或許可以參照韓國近十年左右的發展;而另一個亞洲國家日本,其時裝價錢雖然貴,但其市場基礎根基深厚,衣料和手工都不在話下,也仍有一班忠實擁躉的粉絲。」 至於港人穿衣品味又如何? Kenny說:「港人穿衣品味不錯,但因香港夏天炎熱,不能像日本般可以披披搭搭,再者披搭亦需時間,港人工作忙,哪來時間搞搭配?是故日本人才是配搭高手。英國沒有一套穿衣模式,當地有來自不同國家的人種,時裝風格百花齊放,但有一個共通點─他們喜歡有色彩的衣服,而巴黎人則穿衣品味高,偏愛深沉顏色。」 「輕.型」上班日將於九月十四日展開,Kenny說:「現在大家重視環保,男女一套正服上班,起碼有幾層衣服,假使男士穿一件T恤,加上假領配飾,下穿一條輕便長褲,既舒服又不失上班身份。女士們則於簡單裝扮下,配上用布碎布頭製成的項飾,就達到輕和型的效果。這天大家就放下正裝,『輕.型』上班,公司亦因員工穿得『輕』,冷氣相對調校至二十五度,節能減碳,齊齊環保。」 時裝雖算不上環保的行業,但利用布頭、布尾、碎布,以及天然的物料製衣,將時尚與環保結合的同時,也算是為綠色環保事業盡一分力了。發展可持續的時裝是時裝設計師對地球資源的尊重,也讓人反思快速時裝的「貪新忘舊」和「穿完即棄」文化,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和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