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不改其樂的挑賣者/鄭少逵

時間:2016-08-15 03:16:01來源:大公網

  「賣──鹽囉──」

  「賣──油麻──甲東紫菜囉──」

  每每從樓下的巷子裏傳來這結實悠揚的叫賣聲時,我總要放下手中的活兒,走到陽台,探頭俯看挑着擔子從樓下走過的叫賣者。可是,十幾年來,我看到的只能是草帽下用木質扁擔挑着兩袋貨物的清瘦的身影。她步伐不見得雄健,興許是整天行走的緣故,還略顯得疲乏──腳抬得不高,步也邁得不大,且輕微有點搖晃之感。但從另一個角度上看,也可說她是行走得挺悠閒的。因為掛紫菜的那一頭較輕,她除了使肩上的扁擔在這一頭支得較長外,還得用手架上這一頭的扁擔以求得平衡,而另一手依然悠閒自在地擺動,「勝似閒庭信步」!

  每走十來步,她就來一聲叫賣,結實,悠遠,有如金屬相擊後發出的聲音,「終日號而不嗄」,不急不喘不短促,就像在與人嘮嗑一般。有時我會這樣想:這簡直是一個崇尚自然的行吟詩人!

  我從未見過她的真面目,我也願保留這樣的一些神秘和神奇。從她的體態及衣着──更是從她的聲音中推測,她大抵已近六十歲了。

  是的,一個年近花甲的婦人,十幾年來一以貫之,挑着擔子穿街走巷叫賣,這是一個神奇!如今,市場、商店已較為普遍,哪怕是較為僻遠的山村,因為道路暢通,交通工具都較為先進,人們都不難及時上街買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因此,穿街走巷叫賣的現象已十分罕見。何況,她叫賣的並不是什麼稀罕的物品,她去叫賣的也並不是偏遠的山村而就在我們這四周都有市場的小城邊沿地帶。她應該不是為生活所迫,因為十幾年前我們這裏的人普遍都已衣食無憂,何況現在。退一步假設她的家人及子女都不爭氣,要依賴她的辛苦而生活,那麼,她應該會不斷改進經營方式以爭取更多效益,她的叫賣聲和腳步應該不會有如此十幾年一而貫之的淡定與從容。而且據我所見,她的生意還是相當慘淡的。再者,終究是歲月不饒人,要說她一如恆常,其實也不那麼恆常,比如,她以前挑賣的是較重的鹽、花生之類的,現在一般是較輕的油麻、紫菜之類的了;以前她的叫賣聲是相當宏亮的,腳步也邁得相當矯健,現在卻稍顯幽微、疲乏了。

  她究竟所圖何事?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我曾以顏回的志趣去揣測她,但我更讚嘆她的堅持和韌勁。這把年歲的人,還能有這般矯健的體魄和擲地有聲的音色,單單這一點,就值得我讚嘆。眼下的情勢,人們崇尚的是消費和享受,都鄙夷類似挑擔穿街走巷叫賣這等原始落後辛苦低效的經營方式和生活方式,求新、求貴、求名、求洋,奢侈、炫耀、模仿、攀比,產生了「喝牛奶的不如送牛奶的健康」這種弔詭的現象卻仍然執迷不悟。人們的經濟狀況是越來越好了,可生活方式卻不見得越來越健康,甚至是相反,很多人反而迷失了生命、生活的本真!

  當然,我並不能肯定諸如這挑擔叫賣的大姐的生活方式就健康,我嚮往的是一種樸素、簡單、綠色、自然的生活,是一種根植於人的生命存在的內在需求的生活,是一種忠實於人的生活本真的生活,是一種不迷失人性基礎上的「率性所為」的生活。時下,它肯定不合潮流,但它一定活出人的健康與本色。

  我認為,人之所以為人,與其他動物區別的,就是因為人有精神的追求。因此,我們不妨過簡單的物質生活,而追求內心世界的自在與豐盈。這簡樸的生活是「自然的生活」,它是更接近人的生活本色和自然本性的。

  她或許不見得有豐盈的內心世界和精神生活,或許我的種種揣測都是多餘的,她或許就是在無意識中過着「自然的生活」。能過上「自然的生活」,夫復何求?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