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恬靜幽雅澹浮院/小 可

時間:2016-08-15 03:15:59來源:大公網

  圖:鉎牛之上的大殿,上懸溥傑所題「澹浮院」匾額 /小 可攝

  走訪位於潮州市紅山林場硯峰公園內的澹浮院,感覺如其名:恬靜、安然。

  甫進澹浮院,但見大片綠油油草地上,遠處有座大鼎,大鼎正面鑄有四個篆字「國運昌盛」,字體剛勁挺拔,運筆勻稱。這個由銅鑄造、重二十多噸的寶鼎,另一面刻有另外四個篆字「天下太平」,側面鑄有最貪吃的怪物──饕餮。

  澹浮院坐落在硯峰山麓,古色古香,坐東面西,每早迎接晨曦,每晚等待晚霞。澹浮院別具一格的是,看上去像寺廟,但又沒有香火,內有博物館,館內有佛像。澹:恬靜安然;浮,滿有莊子「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意味。浮生若夢,古往今來,感到煩悶者,來到幽雅脫俗之地,得享寧靜安逸,了解到原來人生原應淡泊,心中頓覺釋然,煩惱盡消。

  來到澹浮院大殿,抬頭見大殿正中匾額有「澹浮院」三個鎏金大字,乃末代皇帝溥儀的同母弟溥傑所題。溥傑自幼擅書法,工行書,所作雋秀爽健,婀娜多姿,功力堅實雄厚,在書法界自成一家,揚名海內外。澹浮院內尚有「東粵菁華」四字牌坊,由潮籍國學大師饒宗頤所題。有溥傑和饒宗頤這兩位大師題字,令澹浮院生色不少。溥傑的鎏金大字前面,有一鐵牛,名字叫鉎牛。「鉎」,本解作鐵鏽,但潮州人慣把「鉎」字作「鐵」字用,所以鉎牛即鐵牛。牛力大,農家人缺牠不得。潮州廣濟橋的橋頭原有兩頭鐵牛,用以鎮韓江水患,唯一隻被特大洪水沖走,有民諺曰:「二隻鉎牛一隻溜。」澹浮院也有一隻,有人說是「溜至此」,其實是後來仿照鑄造置於此,供人們摩挲祈福。其時梅州市人往南洋謀生,非常艱苦,經過潮州,遊廣濟橋,摸摸鉎牛,祈願有機會返回唐山。

  澹浮院是由泰國著名潮籍僑領郭豐源牽頭,聯絡潮籍泰國華人捐資興建的。他晚年時回祖籍尋根,有着「天下華人盼一統」之願。澹浮院於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動工興建,至二○○九年,置歷朝書法碑林於其中,全部落成。

  澹浮院的主殿兩旁有書法碑林長廊,展示中國歷代著名書法真跡墨寶,碑廊長約一百米,精品三百餘幅,鉅細無遺,一團遊人遊覽,趕時間,很難全部細看一遍。但匆匆看過,也覺精彩之至。從甲骨文、商周銘文、石鼓文、小篆、簡牘書、隸書到草楷行各體俱備,為全國罕見。

  看過書法碑林,來到一空地,一個臉中空的銅雕呈現眼前,題為《無》。道家崇尚自然,主張清靜無為,不必眼看,心神寧靜,不輕舉妄動,浸透到養生中,養精神、調情志,是最高境界。

  再往前走,來到《老子出關圖》花崗岩石浮雕前面。浮雕總面積超過八十五平方米,約有四分之一個籃球場大小,重三十八噸,經世界紀錄協會鑑證,獲得「世界最大的《老子出關圖》花崗岩石浮雕」紀錄證書。申報時,作品面積必須達到或超逾八十五平方米。「老子出關」,相傳於二千五百多年前,老子離開洛陽,西出函谷關後,下落無人知曉。《史記》說老子西出函谷關,不知所終;《三國志》、《後漢書》均言「老子化胡」,指老子去西方教化胡人。雕塑中老子騎着一頭牛,由牧童牽引着向前走,神情淡然。雕塑下面有一安靜池水,幾朵睡蓮盛放。蓮是花中君子,老子與蓮共處,更顯清雅脫俗。

  院內另有《恩》雕塑,上有字句:「媽媽把青春留給我,把歲月留給自己」,雕塑的左邊是一個孕婦,青春少艾;右邊是一個老婦,年華消逝。雕塑讚頌母愛,溫婉可親,很能感動遊人。

  澹浮院既有文物收藏,又具思鄉情懷氣息,既幽雅又和諧。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