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表示吃在人們生活中據有首要地位。我認為,吃還具有特殊魅力。它是親情、友誼和關愛等多種情愫的載體,常常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以至於縈繞於懷。
記得我小時候上中學時,夏天的一個深夜,我已熟睡進入夢鄉。突然,祖父祖母將剝去皮的一個水蜜桃塞進我的嘴裏。他們一邊叫着我的小名,一邊高興地說:「快吃最新鮮的水蜜桃。」我連聲說:「好吃,好吃,真甜!」祖母告訴我:「這是爺爺半夜出診,病人家送給爺爺的,爺爺要讓你現在就嘗鮮桃。」儘管歲月不斷遠逝,但祖父祖母深夜讓我嘗鮮桃之事,總是忘不掉,這飽含着老人們對孫輩的一片摯愛之心。平時,他們有了好吃的東西,總是讓小輩們先嘗和分享,甚至比自己吃還高興。
我還記得有一次回南方探望病中的母親,一進醫院,見到母親躺在病床上,病得很重。她見了我,露出了笑容,接着問我吃飯了沒有?我答道在小攤上吃了幾個包子。母親聽後臉色瞬間陰沉下來,並發了脾氣說:「怎麼?你妹妹沒有做飯!你叫她來,我要咒罵她,太不像話了!哥哥千里迢迢趕來看我,怎能讓你到外面去吃幾個包子。」我深知,每次探親,母親總是悉心準備飯菜,這是她對子女本能的關愛。我見母親發怒,趕緊用善良的謊言搪塞。我說:「多年來在北方生活,已習慣吃麵食,包子我愛吃。」並說:「妹妹要做飯,是我不讓做的。」其實那天妹妹因事情多,忘了及時做飯。母親在大病之中還惦記着我的吃飯之事,吃,凝聚着沉甸甸的母愛。
記得有一次在上海探望復旦大學的教師衛夢榮,他是我中學和大學的同窗,十多年來感情要好。他設家宴招待,我欣然前往。他與夫人做了四個菜,兩葷兩素一個湯。衛兄知道我不喝酒,故備了多種飲品。席間,我們無話不談,甚是愉悅。突然,我感到咽喉異樣,連連咳嗽,不斷清嗓子,衛兄問我是否魚刺鯁着了。我答:「不是,喉頭感到特別濃甜,並且黏着嗓子,這飲品甜得可厲害呀!」衛兄的夫人查看飲品,原來這是高濃度甜飲品,宜加水後沖飲。衛兄不知此況,直接將此飲品倒給我喝,希冀我喝得更美。衛兄向我致歉,我說:「感謝兄的款待和厚意,我是喜歡甜飲品的。」此次衛兄的招待一直銘記在我心中,後來見面時,還多次談及這件樂事。
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我在中國駐利比里亞大使館工作。每逢周末和節假日,館領導總要讓廚師拌好餃子餡,邀請館員一起包餃子,然後聚在一起,品嘗熱乎乎的餃子。當時因國家財政不寬裕,外交人員僅大使參贊高級外交官帶配偶,普遍是單身。館領導安排的餃子餐,瀰漫着家的濃濃氣息,同志們相處親密無間,如同一家人。當年我國駐外機構,節假日大家相聚吃餃子,成為一道亮麗的人文關愛風景,現在人們還津津樂道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