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彩繪鍍金木乃伊面罩/大公報記者陳旻攝
【大公報訊】記者陳旻南京報道:由南京博物院和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Royal Ontario Museum,簡稱ROM)共同主辦的「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國漢代文明的故事」展覽現於南京博物院舉行,展出包括木乃伊在內的一百一十件(套)古埃及文物,以飲食、飾品、妝容、信仰等不同專題,展示古埃及法老與貴族們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
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表示,這是該博物院近十年來文物等級最高、借展文物最多、借展難度最大的展覽。該展覽展期至二○一七年一月九日。
走進南京博物院特展館十一號展廳,首次在江蘇亮相的木乃伊圍滿了觀者。解說員介紹,古埃及人敬畏神明、嚮往來世,追求不朽進入另一個天堂是他們的普遍信仰,而現實世界豐富的物質享受令古埃及的法老貴族們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追逐自身不朽。
此次展出的一具木乃伊是ROM的館藏珍品。ROM高級策展人Krzysztof Grzymski介紹,這尊身上緊緊包裹十八層麻布的女性木乃伊距今已三千多年,為一名二十多歲的成年女性,所處年代約在公元前一○六九年至公元前九四五年,生前是一名吟唱者,即在神廟裏用美妙的歌喉為神靈獻上頌歌。
動物崇拜敬畏神靈
在古埃及王國時期,木乃伊製作不是僅保留死者軀體,而是實現死者軀體在來世的完美呈現。在木乃伊製作時,肝、肺、腸、胃被單獨摘除。但是心臟是人最重要的器官,人死後如果沒有心臟,就不能再生和復活。所以古埃及人在木乃伊製作中保留了心臟,將屍體中放入天然泡鹼進行脫水。之後,清洗、塗以香料進行防腐處理,再用亞麻布包裹。包裹好的木乃伊在安葬前須經開口儀式,目的是使死者復活。
展覽中的鱷魚木乃伊、隼鷹木乃伊、貓木乃伊、彩繪木雕獅形構件、豺狼形阿努比斯像、阿比斯神牛像等,充分顯示出神聖的動物崇拜為古埃及宗教信仰的顯著特徵。
古埃及人認為,世間的動物是神對人的恩賜,是頑強生命力的象徵,因此在其宗教信仰中動物本身就是神。在他們的信仰體系中,對動物的崇拜體現的是埃及人的虔誠之心,是埃及人熱愛生命、敬畏生命的特質。古埃及神靈的動物形象中,獅子頭代表力量、王權。狒狒代表聰穎、智慧;公牛、羚羊與長角水牛,代表對家庭人丁興旺的祝福。
漢代文物同場展出
展品中,一尊高63.5厘米、寬約33厘米的花崗石埃及艷后──克麗奧帕特拉七世雕像(The Bust of Cleopatra Ⅶ)令南京市民大飽眼福。加方工作人員稱,此尊雕像為ROM的鎮館之寶,製作時間約為公元前四十七年至前三十年。
克麗奧帕特拉七世被通稱為「埃及艷后」,是托勒密王朝(The Ptolemaic Period)的最後一任女法老。相傳她才貌出眾,聰穎機智,擅長手段,一生富有戲劇性,為文藝作品中的著名人物。
該展覽為南博今年推出的一個關於文明對比的高品質展覽,同時展出的還包括金縷玉衣在內的一百四十件(套)中國漢代文物,意在揭示文明差異,體現中國與埃及古人都有「視死如生」的高度一致的觀念。
南京博物院位於南京市中山東路321號。更多詳情可瀏覽網址:www.njmuseu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