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以為奧運會是「澳洲運動會」的簡稱,不明白為什麼這個七大洲之一的運動會,會比世界運動會(世運會)還重要。後來才明白什麼是奧林匹克精神:每一個人都應享有從事體育運動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視,並體現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了解這個運動會意義非凡。
奧運本身的意義是一回事,世界如何對待奧運,又是另一回事。隨着各個體育項目職業化,發展蓬勃,各個項目對奧運的重視程度都不一樣:網球好一點,比之於年年都有的四大滿貫賽事,奧運金牌是稀有的榮耀;但足球就不一樣了,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比奧運更聚焦於單一項目,也更受全球關注,所以奧運的足球項目只接受二十三歲以下的球員參加(有三個超齡名額)。
每個國家對奧運的想法也不一樣。例如傳統體育大國,或一些希望得到世界認同的國家,當然緊張獎牌榜,金牌「一個都不能少」,奪銀就是失金。想起四年前,瑞士網球名將費達拿被記者問「你如何看失去一個金牌」時,他從容地回答:「不,我得到一塊銀牌。」
今天,還有誰會理解這句話背後代表的體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