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戰國玉韘形佩飾/李英豪

時間:2016-08-12 03:16:19來源:大公網

  戰國時代玉器,無論琢藝、形制、紋飾和色沁等各方面,皆十分引人入勝,使現今不少古玉收藏家垂涎;當然,真品絕不易得。

  戰國玉器大多平扁近板狀體,但變化多端;由於雕琢技巧進步,雖非對稱,卻多規整,一絲不苟,務求精美。玉工很懂得利用對比與反光度,表面可琢磨出玻璃光澤,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特殊「閃爍效果」。其磨光技術到家,線條細緻、層次多;而且常以淺陰刻線紋加於邊緣附近,更有不同線腳。後仿贋品均粗枝大葉,缺乏這些微細特色。

  附圖為戰國玉韘形佩,與同時期紋飾複雜和滿布的其他形制玉器有別;不過其鏤刻(透雕)技巧匠心獨運,邊緣花紋勻稱具裝飾性;加上天然「白飯沁」(色沁),頗富玩味,使藏玩者愛不釋手。

  這種玉韘形制與用途,其實值得商榷。以前不少人看見「韘」字,總以為是古代人射箭時套在右手大拇指上的「鈎弦器」。古字乃從「弓」字部首,寫成「弽」。據《說文》解釋,「韋」是熟皮子,用以纏於拇指上,作墊襯保護之用;「枼」,乃「薄」的意思;合起來,「韘」即薄的熟皮。玉質則堅硬滑潤,並不適用;只是衍化而成的扁平佩飾。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