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老子魯迅都是呆木頭\魯人

時間:2016-08-10 03:15:53來源:大公網

  老子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幾千年來,許多人便認為老子死性。魯迅也曾在小說《出關》中諷刺他「像一段呆木頭。」其實,老子將話說得如此極端如此決絕,是因為對人已失了信心失了耐心。以他老人家的睿智,心裏極明白這是無望的幻想。

  老子他老人家當然知道,民相往國相交本是自然之道。只可悲,人讓這自然之道變為利益之道,又因利益起紛爭變得充滿戾氣和殺戮。時在春秋之季,民爭利於市,國爭利於沙場,終日雞飛狗跳,滿目生靈塗炭。看得老子膽碎心寒,煩悶得透不過氣。他是想多些君子交,多些扯淡的清談才好,自然覺得與其交往而生出爭鬥戰火,不若一副呆相地囚自己於茅屋裏死去的乾淨。

  老子的話縹縹緲緲地在空中迴盪了幾千年,如今槍炮導彈之聲相聞,人卻樂此不疲地往來。用了不斷更新的手段,將熙來攘往的速度不停加快,範圍不斷擴大,讓如此之大的地球已若小鄉村。

  魯迅明白老子的話是一句大而無當的廢話,也是一句真話,他諷刺老子實際也是自嘲。他叫囂着改造國民劣根,但近百年了收效甚微。細微處,那亂刻亂畫的毛病竟畫到了國外的古蹟上;為一點私利在公共場所撒潑打滾;各種大師仍屢屢現跡,不論什麼德性,都要坐床轉活佛……大處更讓人無言。一九二四年一月,魯迅在給友人的信中憤懣地寫道:「我也常常想到自殺,也常想到殺人,然而都不實行,我大約不是一個勇士。」這是悲憤的絕望。那時,軍閥混戰,國家正處於「民國以來最黑暗」的時候;他自己因兄弟失和,又處在人生最痛苦的時刻。但他終於不是血腥的勇士,更不會抽刀向被欺壓被污辱者。他的筆如槍,是要殺死人性中的邪惡,將它碎屍萬段,讓它血流成河,目的卻是在血泊中煥發出一個光輝的人。

  魯迅看穿了人性的貪婪使「曾經闊氣的要復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只是當人們各懷鬼胎地聚集在冠冕堂皇的說詞下時,結局可想而知。去年,有人掏鳥窩,賣了十幾隻鳥被判十餘年徒刑;而近些年,有人強行拆毀人窩,卻常常不了了之,於是,人聲鼎沸。我心歹毒,在鳥窩和人窩間,堅定地偏向於鳥窩。因為,鳥獸最無辜。人窩固有有權者的卑鄙,卻也有無權者的貪婪。我們喜歡說天下烏鴉一般黑,即使深淺程度不同,但烏鴉的黑源自人性中的污點,人性不改,醜陋的黑是不會自己跑掉的。說有權為強者,無權為弱,其實,上無法,下無德,那所謂強者弱者便不會代表正邪,而只是在逐利過程中佔據的位置而已。此時,悲哀的倒是那些滿懷理想的殉道者,成了貪婪者謀取私利的墊腳石。

  老子是段別樣的呆木頭,撞他的時候很硬,撫摸時很軟;看似有形,尋時無蹤;有人覺得圓滑無比,有人覺得樸拙如初……這其實是人們在各自的感悟中尋找自然本象。

  其實,魯迅也是一段呆木頭,一段將自己削尖的呆木頭,他用盡畢生的力氣要去捅破世界的黑暗,捅破人性的黑暗。正是他呆樣的執著,給了這個世界希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