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快樂的哈佛廣場\小冰

時間:2016-08-10 03:15:53來源:大公網

  哈佛廣場其實就是一個不大的交叉路口,一家書店、一家紀念品店、兩家銀行、兩三家餐廳,以及報亭和地鐵站。它不是我們概念裏的大型空曠地,更不要拿天安門廣場比大小。

  廣場雖不大,卻充滿濃郁的文化氛圍。波士頓的冬季寒冷而漫長,緯度與哈爾濱相當。進入十月,除了溜冰,幾乎所有運動都在室內進行,一直到來年的五月。當寒冷過去、暑熱未至、草坪開始變綠、樹木開始葱蘢,波士頓人便迫不及待地走出家門,走向哈佛廣場,湊熱鬧去。

  廣場是聚集人氣的地方,特別是那裏的街頭表演。民間藝人常年在一個固定的地盤表演節目,魔術、雜耍、結他、幽默劇,以及別開生面的地方風情,例如秘魯的排簫、俄羅斯的歌舞、東南亞的音樂等,以換取人們的施捨。這些來自民間的藝術家還頗具水準,常常吸引南來北往的人停下來,玩一會兒樂一會兒,跟着音樂舞一會兒,才不捨地離開。如果遇上周末和節假日,幾處表演同時進行時,場面好不震撼。

  這些民間藝術家雖然來自底層,卻並非衣衫襤褸、瘦骨嶙峋一族。當今的街頭藝人已經不缺衣少食,也不用風餐露宿。反之,他們慢節奏和多動的生活方式,比起一些常年坐辦公室的肥胖者,倒是多了一份難得的健康體態。他們賦予哈佛廣場鮮活的氣息,帶給劍橋人特別的藝術享受,也留給路人更多的暢想。據說幾年前,一位常在那裏表演木偶的俄羅斯人去世後,不少人去參加他的葬禮,當中還有哈佛的教師和學生。

  哈佛廣場的大事,是每年五月的商展。商展以哈佛廣場為中心,擴展至周邊所有街道,場面浩大,人山人海。這一天,方圓幾百里的商家都來賣東西、開畫廊、辦書展、賣小食、表演節目。這一天,老中青少童都能來此找到樂趣。

  我碰上了二○一二年的哈佛廣場展銷會,那天當我閒逛至此,竟然流連忘返,不肯離去。大街小巷攤位連着攤位,貨品滿滿當當,吃的、用的、玩的,什麼都有。我慢慢地走,界限模糊地、撲朔迷離地逛,不在乎哪裏值得逛,哪裏不值得逛。在小吃一條街,我努力尋覓家鄉的味道,就像當年在家鄉和閨密一起,渴望吃糖油果子和三大炮之類。可是美國就是美國,我始終沒有找到,倒是在一家台灣小吃攤,買了一個牛肉鍋貼。鍋貼,他們叫「pot sticker」。在一個服裝攤位,攤主看似是媽媽和兩個女兒。我覺得她們的衣服有個性,有一款適合女兒,三十五美金,比正規店便宜,就決定下手。我把手伸進挎包,摸一摸,卻沒有摸着錢包。是啊!碰巧到來,無意購物。

  我不捨地把衣服放回原處,說:「對不起,我得回家取錢,待會兒再來。」此時,那個妹妹看看我,又看看她媽媽,一副為難的樣子。女士也注意到了這個細節,思考片刻之後說:「你先把衣服拿回去吧,過後付錢。」

  豈有如此做生意的人?三十五美金啊!「先把衣服帶回去,給女兒看看,如果不滿意,就別買。」女士又說。我感覺,母女仨的買賣之意不在賺,而在體驗。就說:「好吧。」

  我接受了她們的信任,半個小時之後,我帶着錢包付款去,喜不喜歡都要買,衝着她們的誠意。

(哈佛散記之十七,逢星期三刊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