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香港最珍貴的兩幅招牌字\鄭家豪

時間:2016-08-07 03:15:32來源:大公網

  圖:「香港美術專科學校」為齊白石所書\作者供圖

  遊客踏上香港,其中最被吸引是密麻麻的招牌,一個連一個的公司招牌,華燈初上,九龍的彌敦道,港島的銅鑼灣,五光十色的霓虹燈火,耀眼奪目,就是巴黎、紐約,也未見這般輝煌,如夢如幻,如入迷宮,蔽日遮天的商業招牌,不由不說,繁華、迷人、一時令人失控!

  招牌是次文化,是書法普及而用,以「招牌字」列為一格,說別人的字是「招牌字」,只是相對於書法家,要達至成家,還須磨煉。「招牌字」要大眾化,要筆畫工整,要人人看得懂,龍飛鳳舞不是東主所要的字體。

  琳琅滿目的招牌,卻藏着精品,一些書畫名家手書的招牌,視為市中街頭藝術供諸觀賞,在商品群中提升都會氣質。歲月沖刷,市內重建,名家書寫的招牌一併拆掉,留下不多。只能在招牌的汪洋大海中細心找尋,偶有驚喜發現。

  尚能發現的有于右任寫的「泉章居」,寫得特別好,我以為是于右任草書中的精品,「泉章居」經營數十年,其間一些名汽酒家逐漸消失,「泉章居」屬長壽酒家,如今仍健在,于右任的佳作因而得到保存。灣仔大有商場對面一幢商住大廈,有兩家宗親會會所,招牌也出於于右任手筆,大抵應對方要求而寫,屬應酬之作,遜於「泉章居」,但仍是難得一見的好招牌。于右任為國民黨第一代元老,擅行草,乃著名書法家,被推崇為近代行草的代表,近年他的書法作品經常在一級拍賣行出現,為藏家追捧,價值數萬元至數十萬元。

  國畫大師齊白石甚少為他人寫招牌,其中一幅卻落在香港。畫家陳海鷹創立「香港美術專科學校」,其志為香港培育美術人才,著名畫家江啟明、陳球安、劉家義等皆出自香港美專。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陳海鷹到北京拜會白石老人,懇請題字,老人欣然答應,題寫「香港美術專科學校」,現懸掛於彌敦道近眾坊街對面的校址,乘車或路過可見。齊白石的書畫,在拍賣場上氣吞牛斗,動輒百萬至幾千萬元,一字難得,字字千金。白石老人與于右任的「香港美術專科學校」及「泉章居」,是我所見的全港最具價值的招牌。

  再下來不能不提一個人─書法家區建公。上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區體招牌盛行,區建公寫得一手北魏體,區體其實就是北魏體。北魏字體剛勁挺拔,氣勢萬鈞,商人崇尚活力魄力,喜歡他的字體,不約而同請他寫招牌,南北行的參茸商號、五金店、商會、同鄉會、藥房、麵包舖、新建大廈都找他寫招牌字,還有寫匾額的,寫碑文的都找他,此一時期,區建公的招牌字舉目可見,遂有「招牌王」之稱。後來官方也找他,港府一九六二年五月四日發行「香港郵票百周年紀念」紀念郵票,及首日封的書法大字,同出區建公手筆。

  區建公,新會人,早年居澳門,一九一二年創辦德華學校,後轉居香港,一九三○年辦「香港區建公書法學院」,他是書畫家,與黃般若、李凡夫常來往,現可看到的「奇華餅家」的招牌字由他書寫,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每年舉辦「區建公紀念書法比賽」。

  書法家謝熙也寫過一些招牌,數量不多,自成一體更不容易,他的作品偶然在一些普及拍賣行出現。

  時下的招牌字,趨向電腦字體、美術體或日式字體,與時俱進,欠了人性化的一面,看不到名家手筆,遺憾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