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恤衫的袖口出現「披口」,是每天幾小時磨擦寫字枱得來的結果;另一件恤衫衣領起了破口,都該換件新的了,準備找個膠袋放着掉在後樓梯,這樣處理也無不可。
隔天突有發現,改變了主意。在時裝店無目的地轉了一圈,翻看時下流行的恤衫新款式,窄身與短身,與我兩件舊衣差得不遠,看價錢在七百、八百元之間,如果我添置兩件,便花去起碼一千五百元,我準備棄置的兩件,除袖口與衣領的些微磨損外,其他好好的,如果不是出現小小磨損,衣料結實,估計尚可多穿年半至兩年,即時考慮重新處理兩件舊衣。
想起商場鄰近的街市,有一家不着眼的小舖,面積僅約百呎,「夫妻檔」替人改衫,小舖掛滿衣物,看來是客人拿去修改,決定將兩件恤衫拿去試試看,能改的便改。
「夫妻檔」做的是街坊生意,明碼實價,價目表張貼舖外,十分清楚,省得議價,各類收費如下:恤衫改袖二十五元,改身短三十元;西褲換拉鏈三十二元,改褲腳二十元,反摺腳三十五元,修褲頭四十元;西裝改袖口七十五元,改膊一百元,修窄放闊一百元,改短放長一百元;中長褸改袖七十五元,改長短九十元。
沒想到「夫妻檔」還可改晚裝裙,改吊帶一百元,升膊三百元,修改裙長短二百五十元。這位老師傅看來手藝超群,退休前或許是洋服名店的大師傅。
改衫師傅收下我兩件舊衫,我一時輕鬆起來,這樣的感覺說不出從何而起,對了,也許沒有將舊衫當垃圾,做了一件稱心的事。
外甥上周搬新居,掉了二十多袋紅藍大膠袋衣服,九成是他太太的,夾着不少包裝沒拆開的新衫,真是太誇張了,香港人就是有這種「豪氣」,前幾年的一項資料顯示,港人每天棄置的紡織物達二百一十七噸,等約一百萬件衫,人在做,天在看。B太逛商場,時裝「三件七折,五件半價」,抵呀!一手拿起五件,這邊T恤又是「五件半價」,機不可失,買得十件新衫,滿載而歸,一手掉進衣櫃,明天什麼都忘記了,再去逛商場,啊!「五件半價」,於是又買!
改衫師傅馮榮欣,被傳媒追訪了一陣子,成為街坊名人。馮師傅八十三歲,街坊對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拖着陳舊行李篋隨街走,上門替人改衫,遠遠看到行李篋即見其人,馮師傅改衫最低消費十元,舊衫改長改短,十元交易,街坊不忍心,說:「平得交關!」馮師傅不在乎說:「我不為賺錢。」為了什麼?馮師傅:「我手藝好呀!」他為自己手藝走上街替人改衫。
他一點不假,頗有來頭。做西裝洋服,張活海大名鼎鼎,國際政要、荷里活明星來港,都專門到張活海洋服店度身定做西裝,這位紅歌星張國榮的老爹,是洋服界翹楚,馮榮欣當年跟隨張活海,學得一副好手藝,八十三高齡重操故業,服務坊眾,可說是放下了身段。
「馮榮欣小弟,晚年待業,洋服師傅,現年八十三。遠近交收,各區郵政局交收。」一塊筆墨寫成的廣告紙牌,馮師傅隨身帶。
找回專業精神,不在高處,不在響亮,不在頭抬得高,香港專業精神,竟是隱藏於地,在低層中,在「手作仔」、「師傅仔」、「裁縫佬」身體中流動,尊重自身的行業,珍惜自己的工藝專長,至老不忘自己有一副手藝,閒着白浪費,拿出來再服務社會。
專業精神,環保行者,馮師傅、「夫妻檔」,好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