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廣悅堂正在收集昔日所用的工具
農曆六月十三日魯班誕,西環青蓮臺的魯班先師廟呈現難得一見的熱鬧。該廟為一級歷史建築,但地處偏僻隱蔽,一直以來甚少人專程到來參觀。要令廟宇有生氣,不能單靠一年一度的魯班誕。廟旁的廣悅堂公所平日甚少使用,可以在此舉行展覽和講座,吸引市民到來,順道入廟參觀,了解魯班文化和信仰。
廣悅堂是管理魯班廟的組織,一九四九年在廟旁建立公所,樓高兩層,採用當年流行的藝術裝飾風格,現為三級歷史建築。初期借給剛成立的西環街坊會辦夜校,六十年代漢華中學遷往青蓮臺後,曾租給該校作為教師宿舍。
公所現有一名秘書上班,地下大廳基本上閒置。廣悅堂可效法澳門的上架木藝工會,將該處闢作陳列室,展示昔日工人所用的工具,如曲尺、墨斗、鋸、刨和扁鑿等。廣悅堂已開始搜集,現階段多是木工和裝修的工具,缺乏打石用品。香港的石礦業於六十年代式微,如何運作已沒有太多人知道,透過展覽重組打石過程,展示已消逝的用具,讓人得知此行業的光輝歲月。
魯班廟有許多精湛陶塑、泥塑和壁畫,背後蘊藏了豐富的中國文化,鮮為人知。利用展覽或講座介紹前人的巧手工藝和傳統智慧,肯定趣味盎然。不過廣悅堂沒有辦展覽的經驗,又要籌募經費,不知道此計劃何年何日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