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有很多關於金髮女郎的笑話,比如:一個金髮女郎去埃及玩,出車禍掉水裏了,看見有鱷魚游過來,興奮地大叫:「好酷!這裏竟然有鱷魚牌的救生艇!」再比如:在運動館的淋浴間裏,一個金髮女郎大哭,她的同伴問怎麼了?她說:「我的洗髮水瓶子上寫着:適用於乾燥的頭髮。可是我已經把頭髮打濕了!」
這類笑話被統稱為「金髮女郎笑話」,多得數不清,而且層出不窮,在這些笑話裏,金髮女郎驚人的愚蠢,她們大胸無腦,除了性與錢,再沒有感興趣的東西,儘管講這種笑話的人未必有惡意,聽這些笑話的人也不會去當真,但是這裏面的性別歧視是顯而易見的。
照理說,所有的偏見都有一個真實的核兒,那麼,這對金髮女郎的偏見的道理在哪兒呢?誰都知道,一個人有沒有智慧跟他的頭髮顏色沒有半毛錢關係,就像德國人愛用「藍眼睛」來形容沒有心眼、比較容易輕信別人的人一樣,這裏面當然沒有科學依據,否則,我一定擁有一雙全世界最藍的眼睛。
不過仔細想想,好像也不是很奇怪,因為金髮在德國也是美女的標誌,不是所有的德國人都是金髮碧眼,而且金色也有不同的深淺與層次,真正能被稱為金髮女郎的其實並不佔多數。那麼,這些金髮女郎的笑話所展現的不過是人們對美女的偏見而已。
再一想,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有多少的人,因為自己的殘疾、貌醜或是笨拙而煩惱,但是還有的人,卻會因為自己的美貌或財富而遭到別人的嘲笑和攻擊,這個世界好像很不公平又好像很公平啊!
在我的周圍,有不少德國人把頭髮染成金色,可能希望借此增加自己的價值,但也有天生的金髮女郎把頭髮染成別的顏色,也許是不想被人看輕自己的能力。這裏面當然有個人喜好的因素,但是,外界的眼光是不是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呢?
不由想起一部已經有年頭的美國電影《律政可人兒》(Legally Blonde),裏面的女主角為了追隨她的男朋友而進了哈佛法學院,在一大群黑壓壓的正統嚴肅的同學中,她艷麗的服飾、包着粉紅色絨毛外罩的筆記本電腦和那一頭天然金髮讓她顯得格格不入,不僅同學嘲笑她,教授想潛規則她,她的男朋友也認為她不屬於這裏,並且早就和別人訂了婚。但是女主角不氣餒,通過自己的聰穎和勤奮,最終成功畢業。這部喜劇裏當然包含了很多落俗套和理想化的成分,但是女主角洋溢的自信、那份不顧世俗偏見堅持自己的決心很有感染力,麗絲.韋花絲潘(Reese Witherspoon)也因為這部影片而一舉成名。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短處和難處,所以沒有必要去羨慕別人或是抱怨命運不公,誰活一輩子都不容易,如果總在別人的眼睛裏尋找自己的價值,那就活得更累了,而且很不值得,因此,走自己的路,讓人家去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