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貓的名作不少,遠的有梁實秋《白貓王子及其他》,近的有村上春樹《毛茸茸》,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女作家多麗絲.萊辛有一本《特別的貓》,是我讀過的「貓書」中寫得最動人的一本。不過,最近讀了她英國同胞詹姆士.波文寫的《一隻名叫鮑勃的流浪貓》之後,我變心了,我認為這本書才是最最動人的一本「貓書」。
我一口氣把這本書讀完,好多天心情不能平靜。感動,震動。幾天來我一直在想着這一簡單問題:這本文字平平,敘述語氣也平平的書,為什麼能夠如此打動我?
網絡書店介紹說它是一本勵志的書,不,不是勵志這麼簡單。勵志的書一般都比較功利:有着不幸童年的主人公奮發圖強,終於出人頭地,等等。固然,流浪漢作者如今因為這本書身價百萬,但這卻並非他寫作這本書的初衷,只能算一項附加價值;固然,傷病交加的流浪貓鮑勃今天成了世界上最有名最可愛的一隻貓,但對一隻貓來說,這有意義嗎?坐在電視台播放室接受採訪,真的比起坐在主人家破沙發上看電視更有幸福感嗎?我很懷疑。打動我們的是這個人和這隻貓之間生死相依的真情。當他們分別流浪街頭時,沒人理會他們;可當他們遇到了彼此,互相依偎着掙扎求存時,奇跡發生了:就像哈利波特脫下了隱身衣一樣,人們突然看見了他們,關注起他們,愛死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