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電話通知我有個包裹到了,到學校青年路新校區東門底樓的房間去取。
郵件包裹收發不是在學校大門口嗎?咋搬遷到東門底樓去了?我到了那裏,看到房間的架子上擺滿了各種包裹,架子上貼滿了數個速遞公司的標籤。房間內有兩、三個青年在忙碌,一位青年在架上把我的包裹翻了出來,另一位青年在一張舊的辦公桌抽屜裏拿出登記本,登記了我的包裹號後,要我出示身份證,並交一元錢的手續費。
「為什麼?」我一怔。
「這是規定。」
以前取件是不收費的呀?我心裏納悶,剛要詢問,忽然看見門外掛着的牌子,一下閉了嘴。原來這是學院為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撥資數萬元購買基礎設施後掛牌成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俱樂部」,目的是為在校大學生搭建創業的鍛煉平台,培養他們畢業後走自主創業的道路。這使我想起了我讀書的那個時代,國家提倡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每學期都開設勞動課,每年都要到組織學生去農村支農。儘管那時的農村學生畢業後能考上中師、中專、大學的很少,但大部分學生走出學校後,都有較強的適應能力,都能自食其力,愉快地勞動和生活。
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後,曾幾何時,學校取消了勞動課,學生們除了讀書外,在家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知道勞動為何物。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的,大學畢業後沒考上公務員和事業企業單位的,走向社會上後無所適從,只能變成月光族,啃老族。
「大學生創新創業俱樂部」的設立,是要培養學生創業創新精神,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創業能力,內裏不僅有快遞收發站,還有文印室、電腦維修部、土特產店等,他們是一群家庭比較困難或創業意識比較強烈的孩子,掙得的辛苦錢主要用於自身生活費和幫助其他貧困同學,也算是自食其力了。看着幾個孩子忙忙碌碌,我的心裏充滿喜悅,愉快地掏出一元錢,遞了過去。
後來,這幾個孩子知道了我是學院的圖書館長,把包裹直接送到了我的辦公室,並想免收我的手續費,但我還是堅決付給了他們。
一元錢雖少,但這是對他們辛勤勞動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