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身處的這個地方,「好為人師」絕對不是一句表揚的話,它主要包括兩種意思:一是某個人取得了一點成績,喜歡向他人炫耀個人的成功經驗,以老師自居;二是別人在知識、技能等等方面企求幫助,沒有求到他的門下,他卻主動解答。中國人喜歡謙虛、低調,「好為人師」則給人張揚、高調的感覺。
對「好為人師」,我的看法略有不同。
一個人取得了成績,但不願將自己的經驗與人分享,這未必是優點。相反,某個人有了成績,如果他不是為了炫耀和滿足個人的虛榮心,而是真心將自己的體會告訴別人,不怕別人效法,更不怕別人超過自己,大家跟?他便有所得益。至於談到別人企求幫助,主動解答,更是一種美德了,在知識、技能等方面企求幫助的人都是希望有人無私地給予答案的,現在有人這麼做,說明主動為「師」者內心有別人啊!
想起高中一段經歷,那時,我的同桌是學生會主席,為人很熱情,這位哥們其他功課不是特別好,但數學很出色,而我恰恰在數學方面是個弱項。我每次在數學方面有了疑問,他都會主動告訴我。一年過去,我的數學成績突飛猛進,最後考上了當時極其難考的一所知名本科院校。這哥們也是「好為人師」的,這個「好」給予我的卻是終生的教益!
我不喜歡「好為人師」這個成語,它非常容易將別人的好心拒諸門外。想想看,如果我們碰到一個老人倒在地上,有人在搶救,同樣有專業知識,一種人不願惹麻煩,只是揚長而去,一種人主動告訴別人如何施救,怎樣爭取最佳搶救時間,你說是前面一種人好,還是後面一種「好為人師」的人好?再比如你有?豐富的填報高考志願的經驗,現在有陌生的學生很不會填志願,幾個並行志願填的都是檔次高度相同的學校,要落選就會全部落選,你應不應該「好為人師」地指點一下?我覺得「好為人師」,「好」不「好」不是問題的焦點,只要有為「師」的能力與好心,就值得我們尊敬。
由此想到一個人的內在素質與做人姿態的問題。我覺得一個人只要內在素質好,在做人姿態上是大可百花齊放的。比如一個人誠實、願意幫助別人,便充滿人格魅力;比如一個人才華橫溢、將本職工作幹得有聲有色,無論他是性情溫順還是稍稍有些急躁,社會都會允許、接納。有了這麼一種寬容精神,一個人的性情才能無拘無束地釋放,我們想做好人、能人才沒有那麼多顧慮,社會也才有足夠的溫暖。
與冷漠無情相比,好為人師反而是一種為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