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遊人在琥珀宮內庭院遊覽\作者供圖
當晨光耀臨琥珀宮,藍天裏白雲如一卷卷純白如透羊毛靜浮晶瑩藍湖上。太陽從雲間露出金臉龐,泛起如笑光輝,撫照着在寒氣中等待進宮的來客。朝陽溫煦輝照中,峰上宮闕琥珀色淡淡光靄,像古宮長夜夢醒後容光,沐浴金輝的飛鳥在山宮上空無拘無束高翔。
宏麗宮殿順山形連成奇偉,雄踞峰頂,傲俯大地,山與宮殿諧合一體,城角折轉分明,壯麗恢弘;高大厚實如波起伏的城牆,順山勢起伏迤邐延至山腳,衛護着古印度王公上山象道。
大象邁着閒悠悠的步子,載我緩緩登向高踞山巔的古宮,距山下漸遠,驀生恍若飛升天宮之感,體味到當年王公乘象上山恍若飛升時的如神飄遙。朝陽中,純白、奶白、淺黃、玫瑰紅四色宮殿石材彩光,交織成柔和煦麗之幻光,華宮玉闕恍若散放迷人幻力之琥珀建造,宮名由此得來。宮宇殿閣散映的瑰麗若夢光華,如晨陽裏雲端上印度教諸神的天宮逸散着撲朔迷離之神靄……
琥珀宮,又稱阿姆貝爾宮,高矗齋浦爾郊區山上,為印度拉賈斯坦土邦王避暑行宮,始建於十六世紀,歷代拉賈斯坦土邦王不斷擴建,印度人視這座奇宮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騎象直入高拱宮門,大象忽發聲高徹空的嘶鳴,使人震撼中恍如穿雲飛降巍然屹立的高邁雄偉城樓。
雲間的穹頂宮亭錯落於層層疊疊宮城頂上,長長迭層迴廊圍成一個個矩形宮院,長廊上宮樓高聳。倚宮頂上拱柱亭欄,可盡覽宮外山間山下景色。王宮廷院,流水環繞、花草綺麗,亭、台、樓、閣、廊、牆、院,相對應又獨具其美,交錯起伏,渾然一體,宛曲宮廊,連着一個個宮室,形成迷宮。漫行其間,竟一時不知所向而迷路。恍惚中,忽見周遭星光閃爍,恍若身在瑰麗若幻的印度神話境域;天花、柱樑、壁上、地板,閃耀着星星點點寶光,無數寶石、鏡片、玻璃,巧嵌宮中各處,拼成一座繽紛彩宮幻殿,鑲嵌技藝巧奪天工,來到聞名於世的「鏡宮」,亦是城堡舊主人的寢宮。艷陽迂曲折映在由各色鏡片玻璃寶石合成的全宮一體的巨鏡上,回映出光霞、光虹、光靄,流光溢彩,奇色瑰光迷離若幻,使人迷醉在鏡裏、廊下、殿中。雕廊鏤柱、華牆輝頂、鑲金嵌寶的麗宮,是印度古建築之珍稀奇葩,展現印度文明史上十六到十七世紀的繁榮時代的華貴富麗特色,映現西方文明輝照耀臨南亞次大陸前印度古文明夕輝最後的燦爛。
宮殿窗戶巧設獨到,既採光又避強烈的陽光直射入內,宮中通風極好,庭院中央地面上優美的幾何形宮渠,水光清清,建置正好降溫,在盛夏清涼怡人,當年王公就在這裏避暑。宮內錯綜複雜又狹長的迷宮般通道秘聯曲院密室,行走道中不知通向何方,每穿過一條狹長通道,會忽現一片幽美天地,條條曲徑通幽的宮道串連着邦王的後宮。據說邦王有十二位妃子,後宮地面一層分隔成十二個單元,各住一位元王妃,有十二道獨立樓梯通往各妃子的房間,王妃的居室之間立牆分隔,不能互通。白天邦王在高處觀看在庭院中央廣場玩耍的妃子們,其他妃子沒法知道邦王喜歡誰,因而常為這事相互猜疑吃醋而在宮院內亭子中爭吵,上演宮鬥戲,而邦王則在二樓陽台觀看為樂。
每入夜,宮廷火樹銀花,幻若神宮仙殿,王公妃子在此作長夜飲,舞幻歌迷、酒醉眠花、樂伴入夢,恍惚間不知身在天上抑人間。
逍遙山宮中的邦王,是曾佔印度近半江山的一批土邦王中的一位,得到印度莫卧兒王朝分封,盡享一方之奢華。當英國人入主印度,王公大多臣服,依舊過其夢花繽紛般極盡奢靡的王公生活,曾燦照世界之印度古文明制度一部分的土邦制度竟成英印殖民帝國制度一部分。耀映古印度文明沉醉夢光的琥珀宮,內陳散映西方工業文明光彩的英式器具,讓邦王生活更愜意。直到印度獨立,土邦制度在新政權逼迫下即至大限,土邦王公湮沒於歷史,當日琥珀宮中王公妃子不知最終所去,只有象徵印度古文明不滅的琥珀宮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