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飲食風雅頌\李丹崖

時間:2016-07-30 03:15:53來源:大公網

  無疑,飲食是一件極其風雅的事情。單純從美食的烹飪來看,講求色香味俱全,顏色好看且具有多樣性,這不僅僅是美感的要求,也暗含着營養的需要。因為顏色多樣,就代表着營養的元素全面。

  古人造了個詞,叫「秀色可餐」。那麼,既可餐,又是「秀色」的,就惟有美食了。飲食與美感,是人類每天都要面對的課題。因為,縱觀這個世界上眾多事物,只有飲食是把人的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融合在了一起。

  小時候,家庭條件拮据,吃不起肉,煎製食品已是奢侈。猶記得那時候,母親喜歡煎茄夾,母親煎茄夾尤為講求火候,要求用菜籽油,把茄夾兩面都煎成赤黃色,絲毫不能焦糊,母親說,哪怕是多放些油,也不能把茄夾煎得不好看。母親是個完美主義者,如果說,美食也分為風雅頌,母親的境界已臻於「風」的境界。

  也有雅的。在陶穀的《清異錄》裏記載了一個名叫梵正的尼姑,雖為出家人,但燒得一手好菜。梵正燒菜,除了注重味道,而且對型尤為考究,她總能根據桌邊食客的不同,烹飪不同的美味佳餚,且菜菜皆景,一桌菜就是一幅立體的山水,儼然微縮景觀。比如她能把王維的《輞川圖》搬上餐桌,把菜餚做成「群山、樹林、樓閣、水榭、舟楫、流雲」等意象,豐滿大氣,尤為雅觀。

  其實,以上兩種境界,也只能說是把菜做到好看,中國審美講求意境,更注重人文關懷,甚至有許多地方,把「悲天憫人」的情懷也加進去。翻開整部宋朝歷史,許多人都認為宋太祖趙匡胤是個粗人,這個人馬上打天下,很多人把他看成武夫,但是,有一件事卻令人刮目相看。

  據說,有一天夜裏,趙匡胤批閱奏摺,實在餓了,心心念念想吃一碗羊肝,卻不好意思對御廚說,身邊的侍從看皇帝工作到深夜,有些分神,覺得肯定有事,就請示趙匡胤:「是不是有什麼事要吩咐,要不要御膳房安排用膳?」趙匡胤支支吾吾說:「其實,我想吃一份羊肝,但是,我不允許你們做,因為,只要我一張口,從今以後,每天都將要有一隻羊要喪命我口,實在是於心不忍。」

  這道羊肝儘管沒有上桌,卻流傳千年,留在世人的讚譽裏。道家講究「無為而無不為」,趙匡胤的這道羊肝儘管沒有做出來,卻絲毫不影響其境界之高遠,這應該就是飲食中的最高境界——「頌」了。

  飲食風雅頌,滋味在心中。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