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倫勃朗的自畫像/李 夢

時間:2016-07-28 03:16:01來源:大公網

  圖:倫勃朗二十三歲時的自畫像 作者供圖

  今人通常喜歡對着手機自拍,以此記錄生活。開心、鬱悶或難過的一個個日子,藉由相片中的表情及姿態呈現出來,相片也因之具備了「心情日記」的功用。舊時候的畫家生活在沒有智能手機的年代,怎麼辦?給自己畫像倒不失為日記及書信之外的有益補充。當我們回看當年畫家流傳後世的自畫像,透過他們在不同人生階段中樣貌及衣裝的差異,對於畫家的創作歷程及其人生體悟,也能窺見一二。

  說到愛自畫的畫家,便不得不提倫勃朗(Rembrandt,一六○六年至一六六九年)。這位活躍在荷蘭十七世紀「黃金時代」的知名畫家,一生中創作眾多自畫像,從青年到暮年,綿延四十餘載。粗略估計,自畫像共約八十幅,有五十幅油畫,三十餘幅版畫和若干素描。倫勃朗的一生極為傳奇,從青年時代的名利雙收,到壯年時忽遇人生低谷,再到晚年時官司纏身兼窮困潦倒,故而自畫像中的畫家本人,樣貌神態及衣着種種,均相去甚遠。

  倫勃朗最早一幅油畫自畫像創作於一六二九年,當時畫家二十三歲,不單在故鄉萊頓小有名氣,也逐漸引起荷蘭皇室留意。不到二十歲的時候,倫勃朗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並招收學徒,在一六二九年前後,經一位政客引薦,荷蘭王子成為倫勃朗的客戶,畫家與荷蘭皇室的合作關係,一直持續到一六四六年。鑒於此,我們在那幅自畫像中,見到安寧、自信且面露微笑的倫勃朗,便也不足為奇了。

  畫中的他,頭髮富光澤,面頰飽滿,雙目雖說稱不上炯炯有神,眼神卻鮮活生動。一束光從畫幅左側進入,正照在畫家的右臉上。左、右兩側臉一明一暗,顯示出畫家彼時對於明暗對照法的掌握,已到了相當熟稔的程度。倫勃朗終其一生熱衷使用明暗對照法,故而他的作品中雖說通常只有三、兩種顏色,卻往往因為畫家對於光與影的拿捏,而生出多變的層次及空間感。

  十七世紀三十年代,倫勃朗搬去阿姆斯特丹,娶了律師的女兒,事業有成,家庭生活愉悅。那十數年間,他在自畫像中的神情,也每每是自信的,甚至有些驕傲。在他一六三五年新婚不久後創作的一幅畫像中,畫家身穿華麗精緻的長袍,頭上戴一頂裝飾有珠寶和白羽毛的軟帽,與當時貴族或皇室成員肖像畫中人物的衣裝並無二致,可見當年的倫勃朗名利雙收,日子過得順遂且自在。那時候的他一定不曾想到,自己的後半生將在惶恐和窮困中度過。

  一六四二年,倫勃朗創作《夜巡》,這是他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卻遭到委約方阿姆斯特丹射擊學會的質疑。雖說後世有研究者認為《夜巡》並沒有遭受強烈指責,但不管怎樣,從《夜巡》開始,倫勃朗的創作不再如當年那樣受人歡迎了。也是在那一年,心愛的妻子去世,對於畫家而言又是一重沉重打擊。從此,倫勃朗不斷遭受貧病與非議,再無東山再起的機會。

  他晚年的自畫像中,不見了早年作品中的飛揚與自在,變得悲傷、滄桑,甚至有些小心翼翼。一六五九年的作品中,畫家雖說頭戴軟帽,身着長袍,乍看與多年前作品中的穿着與身姿無甚分別,但細看時,我們便會發現,軟帽上的珠寶和昂貴羽毛飾物不見了,長袍也換成極為樸素的款式,再看畫中人,雙眉緊鎖,眼神困惑,臉上的皺紋如刀刻一般。當時的倫勃朗一定想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作品在幾乎一夜之間走下神壇,也不明白,命運如此考驗他,究竟是為了什麼。

  像貝多芬那樣終其一生不曾與命運和解的人,終歸是少數。晚年的倫勃朗,在經歷疑惑、不解與失落之後,終於和緩下來。在生命最後五、六年裏,他結交眾多市井小民,體嘗人生百態,作品中深沉且悲憫的情緒愈見顯著。

  他在生命最後一年創作的自畫像中,曾經的憤怒、哀傷與疑惑統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泰然,是面對死之將近時的淡定。我甚至在畫家微微上翹的嘴角見到一絲微笑,他終於放下羈絆,不再追問,平靜接受了命運的安排。

  畫畫是一件特別辛苦的差事,畫家要忍受籍籍無名時的孤單,也要在聲名鵲起後,在虛浮的讚美面前保持清醒,還要做好從雲端跌落的心理準備。我們總是心情好的時候玩自拍,倫勃朗顯然更實在些,好的或不好的都記下來,不然,又怎敢侈談「直面人生」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