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輪住嚟炒》的乞兒(左)與Spencer,最終明白離開職場才是真生活的開始
本地劇團經常都會搬演外國翻譯劇,原裝演繹或改編再現屢見不鮮。我近期在香港文化中心劇場觀看「有骨戲」製作的《陰公豬》,也是源自外國文本,但演出成績卻超越原著的框架,令人喜出望外。
也許大部分電影愛好者都看過荷里活高安兄弟導演別具一格的作品,《雪花高離奇命案》或《二百萬奪命奇案》不單懸疑迷離,劇情往往能挖掘人性深層的陰暗面,對社會和不同社群作出深刻諷刺。高安兄弟的弟弟伊雲.高安也曾編寫舞台劇本,《陰公豬》就是將其四個短篇作品合而為一,成為主題貫串的完整話劇演出。
聯合翻譯者包括李展鑾、劉穎和唐可為,將四個短篇譯作《同儕互片》、《輪住嚟炒》、《等》和《齋噏治療》。單看劇名,已反映出譯者的道地粵語文本和詼諧戲謔取向。演員在開場前向觀眾說明演出風格,導引觀眾的觀賞角度和方式。
短篇故事 整合為一
四個短篇之間並沒有連繫角色,也沒有特定時代背景,共通處主要在於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困難,以及辦公室運作制度如何影響人的生命觀。
《同》劇設定的處境是辦公室。職員Edmond(周家輝飾演)認為自己看穿了公司的卑劣管治模式,並且厭惡其監控制度將公司職員玩弄於股掌之中。Edmond對公司極度埋怨,同時向其他同事不斷申訴。該故事的主旨並不在於公司是否真的如此極權,也不在於Edmond是否懷才不遇或備受壓迫,而是在於公司仝人之間,如何看待和信任彼此的關係。Edmond最終都離開了公司(實際是被解僱),後來寫小說成為作家,將其仕途命運置於文字媒體,同時讓他反省該段不尋常的工作旅程。
《輪》劇同樣以辦公室為處境。職員Gordon(林冠洛飾演)先被上司Spencer(鄧詠堯飾演)無理解僱。Gordon自怨自艾亦無補於事,但時移世易,其後他獲公司高層重召回巢,自己卻也淪為另一個管理階層,要解僱新聘請的職員。整個短篇風趣幽默,過程中Gordon遇到的乞兒(蔡偉明飾演),其玩世不恭的性格,也讓Gordon體會到人情冷暖,苦樂自知。
《等》和《齋》的處境雖然不是辦公室,但同樣展示人際關係應有的建立過程。前者的主人翁Nelson(蘇樂生飾演)已經喪命,在陰間等待轉世。他面對着公事公辦的打字員(鄺築騫飾演),得不到應有的資訊,也得不到公平的對待。Nelson在陰間一直等待,沒完沒了,直到自己也不再期待。《齋》劇是精神病人Larry(黎浩然)接受醫生(雷澤緯飾演)的治療過程。從開始時Larry對醫生的不斷抗拒,直到最後醫生引導Larry解開心鎖,反思兒時如何受到父母的影響而衍生暴戾個性。病人和醫生發展互信關係,成為該故事的主旨。
節奏明快 主題清晰
導演關頌陽並不將四個短篇各自成章,而是平衡並置,交錯而行。在演出前半部分,每個故事的開首階段,各自呈現的情節較為急速,但也形成明快爽朗的節奏。演員在城市化的舞台場景之內,不分環境,穿梭進出。人物推動着情節而行,觀眾初期需要自行整合各組人物的關係,以至於其內容信息。直到演出的中後段,各個故事開始自我聚焦,細節清晰展現,形成明確的整體主題。
除了開場時由演員直述演出風格,中場時亦有一段形體舞蹈場面,所有角色在此融會貫通,由此將分散的人物聚合成一個群體,演出的整體形象亦予以確立。
除了處理演出的節奏,導演亦有效地整合了各演員的表演風格。不同背景的演員都能建構輕快的喜劇質感,在語言和形體動作兩方面都有統一效果,也令全劇在愉悅的氣氛底下,仍能散發惹人的遐思。
最後,我欣賞整個製作的宣傳心思。劇團向每位觀眾派發一個黑色文件膠套,內裏收藏了三頁黑白影印的材料,作為場刊資料的替代品。這樣一方面像辦公室向職員或顧客分發的文件夾,另一方面也節省印刷成本,符合現代社會的環保要求。
(照片由「有骨戲」提供,李衛民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