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量着他的時候,他也正張望着我,他的腳步慢了下來,終至停了下來,滿臉流露出驚喜的表情。
當交通燈變綠了的剎那,我們相互打着招呼,他快步走向我來,我衝口叫出他的名字。他卻已經走到了我和丈夫的面前。「李昌明,是你吧?」雖然是問話的形式,我心裏是肯定的,沒有什麼疑惑。
「趙巧玲?」他問,無限欣喜。雙雙愕然,我們彼此搖頭,都說不是,都說弄錯了人,卻依然心有不甘地將信將疑。因為不能死心,我們搬出上過的大學,住過的地方,工作過的機關,卻統統接不上線。人際的電流斷了,只好勉力兜着臉上的禮貌微笑,為這短暫的聚會告別,之後他又回到了街那邊。
一直置身事外的丈夫開口了:「沒見過這樣的鬧劇。你真行,還真就有人自動搭配,陪你演出!」來不及跟丈夫頂嘴,我還不死心地在意識之上和意識之下搜索那個李昌明,越着急,意識越模糊。對街的那個被我認作李昌明的人,還不時回頭對着我投來一瞥。是不是跟我有着一樣的困惑?
為什麼那個不是李昌明的他給我的感覺那麼熟悉呢?搜索着卻捕捉不到的記憶,像風簇擁着水,一波湧着一波快要砌成一幅圖像,卻又匆忙地擴散開去。熟悉的感覺仍然揮之不去,只是圖像終未形成。
不曾發生的難道也能綻開成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