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藝海流金」文化聯誼閉幕

時間:2016-07-26 03:15:50來源:大公網

  圖:港澳湘三地文化界人士以筆會友,增進交流

       大公報記者管樂攝

  【大公報訊】記者管樂張家界報道:為期一周的「藝海流金──感悟湘風楚韻」內地與港澳文化界交流活動於七月二十二日在湖南張家界落下帷幕。與會港澳嘉賓紛紛為湖南深厚歷史文化點讚,同時表示此行加深了港澳與內地文化界的相互了解,促進了三地的文化聯繫,希望未來三地間的文化交流合作越多越好。

  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副局長梁曉鳴表示,今次「藝海流金」活動以「文化遺產與現代生活」為主題,與會港澳嘉賓參觀了當地很多具有歷史價值的文化古蹟,並看到了古建築的「新生」,這對如何活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議題具有啟發性。

  「文化尋根」起示範作用

  香港特區政府康文署古物古蹟執行秘書蕭麗娟表示,此次來到湖南,欣賞到很多精彩的文藝表演,了解到湖南省對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等舉措,並且與三地同行進行了深入交流,產生了很多新的想法。她希望可以與湖南多在考古發掘、文物保護、古蹟再利用以及相關人才培訓等方面加強交流與合作。

  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授葛亮在參觀嶽麓書院時充分感受到了湖南的人傑地靈與鍾靈毓秀。他認為,湖南文化資源豐富,文化名人輩出,在「文化尋根」過程中能起到示範作用,值得文化工作者關注。

  香港大學音樂學哲學博士王爽在此行中深刻感悟到湖湘音樂文化生態的重要性。「湖南擁有極為豐富的民間音樂文化資源,這次訪問湖南,我不僅親臨現場欣賞了地方戲曲和少數民族傳統舞蹈,更對音樂形成的複雜基礎,包括當地地理風貌、文化傳統、民風民俗、方言語音、飲食文化等地域性元素得以管窺。通過這樣多樣化的探訪與交流來感受當地音樂生態使我印象深刻,更激發了我進一步了解和研究湖湘文化的興趣。」王爽希望這類活動能輻射到香港青年學生,帶他們走出課堂,更多地與內地進行文化交流,從而形成對中國文化更立體、更直觀、更生動的認識。

  香港水墨畫家何百里是第二次參加「藝海流金」系列活動,在觀看完講述山村女教師三十年堅守與奉獻在貧困小山村故事的湘劇《月亮粑粑》之後,他大為感動,揮毫寫下詩句「芙蓉國裏盡朝暉」。何百里同時希望湖南與港澳地區的書畫家多舉辦交流活動。

  活動有利多方面交流

  香港靈宵劇團主席謝曉瑩對在對口交流中欣賞到的皮影戲讚不絕口:「皮影戲很有中華傳統文化色彩,希望能看到更多類似的傳統劇目上演。」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張澤珣認為,中華傳統的民間文藝應該出現在港澳校園內。她指出,皮影戲作為中華傳統藝術,已開始走入內地的大學校園,港澳地區也應借鑒這種做法,讓青少年從小就對中華文化有所認知、有所敬畏。

  文化部港澳台辦副主任李健鋼在二十二日閉幕式上致辭時,希望港澳與內地嘉賓不忘此次友情之旅、人文之旅,繼續精誠協作,共同發展,為進一步加深內地與港澳文化界之間的相互了解,促進內地與港澳的文化聯繫和合作貢獻一分力量。湖南省文化廳副廳長鄢福初用李白的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總結今次交流活動為三地文化界人士提供了深入交流、增進友誼的良機。他表示,湖南與港澳地區可以在平台項目建設、舞台藝術交流、青年藝術家合作等方面多交流、多合作。

  由文化部精心打造和策劃的「藝海流金」內地與港澳文化交流活動迄今已舉辦十一屆。在今次七天的行程中,逾百位港澳文化界人士輾轉長沙、婁底、常德、湘西、張家界等地,先後參訪了嶽麓書院、湖南省文化館、長沙簡牘博物館、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湖南影像創客空間、曾國藩故里、常德市文化館、永順老司城遺址等相關文化機構和歷史文化古蹟,並參加了內地與港澳文化合作論壇、湖南文化推介會、書畫筆會等活動,在感悟湘風楚韻的同時,感受內地與港澳文化獨具特色又同根同源的血脈交融。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