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鋅皮娃娃兵》屬紀實文學作品/網上圖片
《鋅皮娃娃兵》是白俄羅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一部紀實文學作品。全文由一段段普通人講述自身對阿富汗戰爭的回憶構成,並運用「講話體」的形式將當事人對該戰爭最真切、最直白的感受和理解呈現給讀者。
戰爭背景為1979年蘇聯發起的對阿富汗長達10年的入侵戰爭。蘇聯企圖將阿富汗變為其南下基地,打通通往印度洋的路上通道,威脅中東產油區並迂迴地包圍歐洲。全文共有47位參與講述這場戰爭的當事人,其中戰士等軍事人員28位,護士等女性工作人員七位,戰士母親10位,戰士妻子兩位。
47篇心聲匯成反戰力量
本書的一大特點就是把篇幅用在了當事人的一段段口述上。不得不承認,47篇個人陳述讀下來,內心的波瀾是在不斷變化的。讀者一開始會被真實的描述拉進那場戰爭的最前線,同情他們的遭遇,質疑戰爭的意義。但由於每一篇幾乎都表達了個人對於殘酷戰爭的質疑和排斥,一邊倒的情緒下,讀者不免會產生些許疲憊。當事人的描述某種程度上不盡相同,有所重複。戰士們普遍表現了對戰爭的恐懼和厭惡,對戰爭初衷的懷疑和彷徨,但又對其為國家犧牲、奉獻的事實堅信不移,身為幸存者對戰友的離世和遭遇身懷內疚和同情;母親和妻子都表現了對失去親人的痛苦、對體制的憤怒和對戰爭的憎恨。
平鋪直敘的一個個段落,令一段段聲音堆砌起來,匯成一股強大的、令人信服又無可爭辯的力量。
作者在解釋為什麼寫這本書時說,她參加了埋葬空降兵的儀式,那裏有將軍的致辭和樂隊的演奏,成年人都沉默不語,只有一個小姑娘尖叫的衝出人群:「爸爸!你答應我要回來的!」小姑娘妨礙了發言,被人從棺材前帶走─「這時我明白了,站在墳墓前的這些人,只有這個小姑娘是正常的。」
將這些聲音呈現出來,讓最弱小、細微的情感都得以聆聽,是作者的目的。
(待續)
文森特 香港尚青文社成員。尚青文社為本地青年創辦的青年文學社,目前擁有微信訂閱號和電子雜誌刊物,定期刊登香港青年原創或推薦美文,每月還定期舉辦一場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