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人情狗意引遐想/小 冰

時間:2016-07-20 03:15:54來源:大公網

  電視上的中美兩國,一會兒親親熱熱,一會兒吵吵鬧鬧,例如,習近平和奧巴馬在加州的莊園聚會,以及在北京的中南海夜遊,挺好的;又如,兩國經常吵吵鬧鬧,就不太好,還時不時地搞出些枝節,看似夫妻拌嘴,以為要離婚,又離不了。這不,最近又吵得不可開交。

  避開新聞不看,走進民間,我們卻發現兩國人民相處和諧,交流自然,一切都在常態下進行。Tricia是一個典型的美國人,也是我認識美國社會的一個窗口。我們在公園認識,閒聊中互相留下電話號碼,成了朋友。一個東方女人,一個西方女人,雙方難免有差異,但是不要緊,我們都放對方一馬,和而不同嘛。

  Tricia給我講她的人生。她說美國孩子的十八歲是一個坎,可以自立,也可以不自立,取決於不同的家庭,以及中學畢業後的取向。二十多年前中學畢業時,父母對她說,如果繼續上大學,將負擔她大學期間的學習費用和生活費用,零用錢和旅行費自理。反之,將停止撫養。Tricia想先工作一段時間,於是找了一份工作,無須父母撫養。幾年後她通過考試重返校園上大學,一邊讀書一邊打工,堅持自立。

  Tricia常常嘮叨她的兒子,實名稱呼,我便以為真是她兒子,直到有一天,看她給兒子買狗糧,才明白是狗兒子,不是人。狗,對於二十多年前的中國內地人,不過就是一隻有看家本領、有防盜功能之畜牲。動物保護意識,是改革開放之後逐漸形成的,而那時,美國人已經進入狀態。

  一天,我和先生帶小女兒去Tricia家午餐。一進門,那狗瘋瘋癲癲地撲上來,搖頭擺尾,一副討好相。一時間,人語狗聲,場面沸騰起來。「行了,親愛的,乖點、安靜點,好不好!」Tricia教育道。

  「這是我兒子。」Tricia介紹說,之後又轉向那狗,說:「親愛的,這是你的中國姨媽和姨父。這是你的表妹Joy。」

  她這麼一說,那狗就明白了,牠眨眨眼睛,憨憨地看着我們。那時的中國內地人,尚未形成養寵物的概念,Tricia對那條狗說的人話,讓我感到好有意思。

  小狗興趣十足地打量我們,上上下下,好奇而溫和。牠特別感興趣的是小女兒,左看右看,圍着她轉來轉去。是啊,我們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連五官也有別於牠的主人,世上竟有這樣的人!那時到美國的中國內地人尚不多,或許這是牠第一次見識黃種人。看着教養有素的狗,我覺得牠媽媽成天嘮叨的狗食狗玩具,沒有白買。

  Tricia具備了美國人常見的特性,幽默、開朗、大度。她剛結婚不久,有一個帥氣而體貼的工程師丈夫,是個足球迷,愛踢,也愛看。那天她們家裏丈夫做飯,夫人陪客。在開放式的廚房和客廳之間,我們開懷暢談,談未來的日子怎麼過,談中美兩國的文化差異。其間也有小夫妻的對話:這個菜怎麼做,明年到哪兒旅行,下個周末去哪裏玩等等。看着搖籃裏的小女兒,Tricia也憧憬她們的未來,要生多少個孩子。這時,廚房裏的男主人高聲嚷道:「小冰,以後要讓Joy踢足球,我當她的教練」。

  「哈哈!你們真的很美國!」我答道。

  寫到這裏我突發奇想,中美之間,假如這樣交往的家庭足夠多,定將給兩國關係帶出更多的正能量!

(哈佛散記之十四,逢星期三刊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