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繹於是究心學術,飽讀群籍,有《金樓子》傳世。然而也許用功過甚,竟導致一目失明,離皇位更遙遠了。其妻徐妃每知蕭繹將至,必畫半面妝以嘲諷他獨眼,使其大怒。妻尚如此,他人更不待言。蕭繹心態之不平衡,可以推知。試想他既能反掌戰勝侯景,當初父皇遣人至荊州宣讀密詔時卻按兵不動,不由令人懷疑他假侯景之手害死父兄。
即位後,蕭繹出於私心把都城遷至根據地江陵。此時八弟蕭紀在四川另立中央,蕭繹不事調解,竟請西魏宇文泰出兵,四川自此不復為南朝所有,南弱北強之勢已成。蕭繹致函宇文泰,要求重劃疆界。宇文泰豈肯妥協,遂派兵進攻江陵。蕭繹敗績請降,身死人手,全城老幼皆被擄掠至西魏,史稱「江陵之禍」。城破前夕,蕭繹將所藏十四萬卷圖書全數焚毀,成為文化史上的一大浩劫。
蕭繹個性頗有瑕疵,然才學兼備,也屬宮體詩人一員。他與蕭綱以樂府〈折楊柳〉唱和,蕭綱有「葉密鳥飛礙,風輕花落遲」之句,清人沈德潛稱絕。而蕭繹所和則曰︰
巫山巫峽長,垂柳復垂楊。
同心且同折,故人懷故鄉。
山似蓮花托,流如明月光。
寒夜猿聲徹,游子淚霑裳。
此作誠如沈德潛之言,已是五律規格,但文字靈巧流暢,仍具民歌特徵。酈道元《水經注》引民謠雲:「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此詩可謂化用無跡。觀蕭繹受封江陵,對三峽風貌熟悉不過,形諸吟詠自然能見本色。又如其〈祀伍相廟〉詩曰:「空餘壽宮在,日暮舞靈衣。」隱然諷刺楚靈王在大軍壓境時依然歌舞祀神。然正像王夫之所說,蕭繹自己在國家安危之際卻天天讀《老子》,視楚王不過五十步笑百步罷。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