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之際的大名人王敦雖然出身於高門,卻頗有些草莽英雄的派頭,他的一大特色是凡事滿不在乎,在別人看來是不尷不尬的行為,他卻行所無事,大有好漢的氣概。
《世說新語》一書記載了他的兩個流芳甚遠的故事,都發生在洗手間裏:
「王敦初尚主,如廁,見漆箱盛乾棗,本以塞鼻,王謂廁上亦下果,食遂至盡。既還,婢擎金澡盆盛水,琉璃盌盛澡豆,因倒着水中而飲之,謂是乾飯。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紕漏》
「石崇廁,常有十餘婢侍列,皆麗服藻飾。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屬,無不畢備。又與新衣着令出,客多羞不能如廁。王大將軍往,脫故衣,着新衣,神色傲然。群婢相謂曰:『此客必能作賊。』」《汰侈》
「尚主」指娶公主為妻,當了駙馬。王敦的夫人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兒舞陽公主,她那裏自然極其奢華,有許多生活安排是連名門之子王敦也從未見過的,所以他大大方方糊裏糊塗地吃盡了廁所裏用來塞鼻的乾棗,又拿肥皂來泡水喝。初出茅廬的王敦以意為之,出了紕漏而自己全然沒有感覺。公主手下的婢女應當向土包子新姑爺介紹這裏的行為守則和注意事項,掩口而笑屬於怠忽職守,不負責任。
後來王敦完全適應了高層的奢華,所以在首富石崇家的廁所裏,說更衣就更衣,沒有任何不適應,同一般的客人因為害羞而不敢如廁,作派完全不同。石崇家的婢女自以為高貴,不習慣這種大大咧咧的貴客,那只能算是暴露了她們自己的小家子氣──豪門的婢妾往往很容易自以為高貴,而不知天外有天。
王敦完全按自己的邏輯行事,雖然很有些外行和驕傲,但都不妨礙其為英雄。
後來東晉最著名的英雄是桓溫,他在滅了蜀的李氏割據勢力以後,舉行大型酒會,發表了一通著名的演說,《世說新語.豪爽》載:
「桓既素有雄情爽氣,加爾日音調英發,敘古今成敗由人,存亡繫才。其狀磊落,一座嘆賞。既散,諸人追味餘言。於時尋陽周馥曰:『恨卿輩不見王大將軍。』」
周馥曾經在王敦手下任過職。他的意思是說,王敦的雄情爽氣較之桓溫有過之而無不及,很遺憾你們沒有見過。如此,則舞陽公主府上和石崇豪門裏的婢女們更可以說:「尤恨諸公不見早年如廁之王大將軍!」
唯大英雄真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