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極速的反思/鄭家豪

時間:2016-07-18 03:15:41來源:大公網

  快!是香港的節奏。

  快得今人側目,甚至頭眩。

  歐美公司派駐香港的人員,驚訝港鐵站人流的步速像一場競賽,在自動扶手電梯,人人拾級而上,等不及了,街上看不到慢條斯理,行人的腳步急促往前。他們領教後,漸漸由不習慣到被同化。

  內地遊客入境第一印象,香港事事快捷,快餐店買東西,花時間排隊,但到了櫃枱的剎那,員工手腳並用,配食物,打包外賣,盡在一分幾秒之內,比較內地「你急佢唔急」的緩慢,香港服務業人員一點不含糊。

  美加回來的親友說,三幾年不見,有些地方認不出來,香港變化真快,問銅鑼灣皇室堡的美心酒樓還在嗎?

  過去數年間,常在灣仔走動,眼看市內變化,令我驚訝,開始有點無所適從,一些生活習慣打亂,須作重新安排,約朋友飲茶這樣簡單的事,都要花點心思處理,先要知道相約會面的酒樓餐廳還在不在。

  首先是修頓球場斜對面的龍門大酒樓,開業六十年,是灣仔區的坐標,以前朋友相約,總說:「什麼地方見面?龍門大酒樓啦!」街坊更直稱其為「老相好」。卻在我步出港鐵站的某天上午,看到酒樓結業重建的公告。

  半世寒暑,「龍門」與灣仔坊眾朝夕與共,門前左右各有一條精雕細琢的金龍,近兩人高,成為酒樓生招牌,古色古香,傳統風格。在「潮」字當頭、食肆裝飾歐化的現今世代,傳統裝飾的酒樓僅餘幾家,龍門大酒樓便是其一,有些過路的外國遊客,在兩條金龍之間拍照留念。「龍門大酒樓」招牌大字,高達三層樓,以傳統碑體的書法書寫,不似電腦體乏味。我說是灣仔坐標,問路的、約朋友的,說「龍門大酒樓」便明白,見到「龍門」,知道到了灣仔。它是社會題材,有關灣仔歷史推介,名家畫作,攝影師鏡頭下,皆以「龍門」為創作焦點,在書店看到以香港為題材的攝影集,「龍門」常被載入。香港的發展速度驚人,公告拆樓後不消一月,酒樓封上圍板,不足兩年時間,新廈落成,灣仔區增加一幢現代式玻璃幕牆建築物,富人性化的「老相好」從此絕跡。

  在「龍門」結業後的半年至一年間,城市「變臉」的速度繼續顯示非一般的強勢,周邊環境不斷改變,一家金融集團的商廈,內有三家大型酒樓,不消兩月,其中兩家先後結束,街坊茶客老相識本以酒樓打發日子,惟有各散東西。又過了不久,港鐵站旁邊的一家以魚頭招徠的酒家宣告結業。

  多少年以來,香港以快速發展為繁榮標準,今月一座高級寫字樓建成,下月一座更新更高的出現,外國遊客流露驚羨眼光,鄰近地區報以讚語。然而,我們是否自以為是,如此快速是否理所當然,城市發展是否只此一種模式?

  近年,跟老友談起少年時自己成長的社區的變化,當年與父親飲茶那家茶樓沒有了,母親帶去飲菊花茶、火麻仁的涼茶舖改建了,從小便喜歡的一家古色古香百貨公司消失了,兒時成長的環境,一條短街,一條小巷,一片當作足球場的亂草地,生活中留着腳印的美好回憶,在中年來到的時候,湮沒於繁華發展中。我們這一輩泛起疑問:香港的發展速度,我們可有選擇─高速,中速,穩速?我們嘗過追求更快,但消失更快,且換來高昂的代價。我們需要有所選擇,選擇適合我們生活的速度。在高速蛻變中,究竟得到更多?或所獲更少?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