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丹柿小院依然紅/霍無非

時間:2016-07-18 03:15:40來源:大公網

  圖:丹柿小院內立有老舍頭像雕塑/作者供圖

  北京王府井一隅的豐盛胡同十九號,是老舍的故居。說也怪,這十九號院門臨街,是胡同口第一家,排在前面的門牌號卻不知何處,是否城區改造發生了變化,不得而知。無論怎樣,這所經周恩來總理過問,老舍用價值一百匹白布的稿酬購置的房產,使他成為建國後作家買房的第一人。如今,胡同裏面仍舊摩肩接踵保留着不少平民四合院,說明老舍選址的眼光獨到,願和民眾打成一片,接地氣,是他不竭的創作泉源。

  「丹柿小院」已闢為老舍紀念館對外開放,可以說是北京市保存得最好的名人故居之一。走過院門的五彩木影壁,裏面最顯眼的,莫過於老舍的頭像雕塑,目光深邃,神色堅毅,似在凝思。兩棵樹皮斑駁的柿樹粗壯挺拔,那是老舍夫婦一九五三年春栽下的,「丹柿小院」之名由此而來。有意思的是,六十餘年過去,樹幹還掛着「小心柿子掉下」的木牌,說明迄今柿果仍盛,分量夠足,這院裏,真是著文栽種兩相宜啊!

  坐北朝南的正屋是老舍家的小客廳,一張鈎紗覆蓋的圓形茶幾,一張硬木雕花圓桌,兩張青布紅木扶手沙發,居中掛着牧童騎牛的字畫,裏面的物品仍按當年的模樣擺放,高貴而不奢華,在這裏,主人會見過數不盡的來賓。客廳的兩頭分別是老舍和夫人胡絜清的工作室兼卧室。老舍的房間一邊連通客廳,另一邊對着院子,打開門,院內的動靜一眼覽盡,寫疲勞了,往院裏瞧上一會兒,緩解倦意。書桌上,擺着老舍使用過的眼鏡、鋼筆、煙灰缸等舊物,彷彿主人剛剛用過。床上整齊鋪滿了撲克牌,能看出這是個很有生活情趣的人。

  「我不是有腿病嗎,不但不利於行,也不利於久坐。我不知道花草們受我的照顧,感謝我不感謝;我可得感謝它們。在我工作的時候,我總是寫了幾十個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澆澆這棵,搬搬那盆,然後回到屋中再寫一點……」這一敘述,乍一看,好像是老舍做事心不在焉,實則是他愛好多樣,玩物卻不喪志。院子裏四季鮮花不斷,尤其是秋天辦起家庭菊展,看客盈門。他愛小動物,養了幾隻貓,踩壞了院裏的花草,他不但不惱,還「樹碑立傳」寫下《貓》一文。他收藏字畫古董,有空就捧着摩挲品嘗,與友人交換心得。他也會玩骨牌和撲克,寫作間隙自摸自玩,「算卦」、「拿大點」、「過五關斬六將」等骨牌單人玩法,有的還寫進了《駱駝祥子》等作品中,所有這些,達到勞逸結合,為的是更好地寫作。

  當年作為廚房和孩子居室的東西廂房,現成為展廳,裏面琳琅滿目地展示着老舍的生平,各年代各版本的著作,紙黃字淡的珍貴手稿,以及他神態各異的工作照、生活照和劇作演出圖片。他長期扎在貧民階層,對街頭巷尾的「小人物」極為熟悉,祥子、虎妞、程瘋子、王大媽、剃頭匠孫七等胡同裏走出的人物個性鮮活,栩栩如生,老北京味兒足。他是文壇上的多面手,小說、戲劇、散文、曲藝等都有涉獵,不厚此薄彼,且得心應手,尤以《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龍鬚溝》等作品最有影響,如他所言:「我是文藝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幾年來日日操練在書桌與小櫈之間,筆是槍,把熱血灑在紙上。」(老舍《入會誓詞》)

  正值隆冬,來參觀的遊客一撥兒接一撥兒,有時整個展廳滿是人,老中青少都有,他們不是單純追逐老舍的名氣,很多人還是他的忠實讀者,對這位「人民藝術家」的敬仰使他們不約而來,寒冷被聚集的人氣暖化。留言簿上,厚厚的留下了眾多參觀者的心聲,有的觀眾覺得還沒盡意,索性在留言旁畫了一幅老舍肖像,以示崇敬。紀念館從中選出一部分,舉辦了「老舍紀念館優秀留言展」,立於老舍雕像旁,整個「丹柿小院」生輝,雖然不是掛果季節,依然紅火興旺。

  「文學就像爐中的火一樣,我們從人家借得火來,把自己點燃,而後傳給別人,以致為大家所共同。」這是十九世紀法國作家福樓拜說的。從老舍故居的盛景來看,正是由於他把自己點燃,作品貼近生活,深入民眾,照亮讀者的心靈,才受到如此愛戴。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