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登基後,鑑於前朝宗室內訌之慘烈,因此對子弟頗為寬容。如其六弟蕭宏聚斂無度,參戰臨陣逃脫,甚至與侄女私通、覬覦皇位,武帝卻屢屢原諒。其後武帝崇佛,年高倦勤,朝綱更為鬆弛。對於武帝的縱容,皇室子弟並不感恩,反而變本加厲,因私忘公。所謂盛世,只剩下虛架子。
武帝自居正統,年屆耄耋而無法統一南北,畢竟心有不甘。太清元年(五四七),武帝夢見中原郡牧、有司皆獻土地戶口冊籍,歸降稱臣。一覺醒來,正好得悉東魏叛將侯景南逃的消息,不禁以為這就是「吉夢」之應,欣然接受納降。侯景軍隊剛進入梁境,東魏就提出和解,武帝決定押還侯景。侯景既怒且懼,率兵直逼建康(南京),沿途燒殺擄掠,竟然所向披靡。這時各地諸王紛紛心存觀望,建康失守。侯景帶着五百甲士去見武帝,不意武帝正襟危坐,從容問道:「你是哪裏的人,膽敢作亂?你的妻子、兒女還在北方嗎?」久經沙場的侯景汗流滿面,為之舌結。出殿後,侯景對親信說:「我征戰多年,從不膽怯。今見蕭公,使人自懾。豈非天威難犯?」從此不敢再見武帝。
未幾武帝憂憤而死,簡文遇害,遠在江陵的湘東王蕭繹起兵擊潰侯景後即位,是為元帝。蕭繹光復故業,司馬光卻指斥他「於兄弟之中殘忍尤甚」。蕭繹的背景和成長經歷,的確對他的個性造成巨大影響。其母阮修容本為南齊始安王所納,始安敗後入東昏宮,後來才成為梁武帝彩女。因此,蕭繹論出身已與蕭統、蕭綱無法比擬。
(上)